前言-鸞門簡介與修行真諦釋疑摘要

前言

整理這本摘要之目的,無非是為了要輔助各鸞堂,將這些珍貴的善書內容,再次的提點出其中的精華要義。透過有系統的擷取摘要,並加以安排組合整理,以期能讓有心入門修道,或初入修行之人,抑或是修道、學佛多年,而內心卻仍然充滿著疑惑和難行之人,甚至是那些已偏入邪行卻不自知的修行執人,都能有一個正確圓通的教理依循,和豁然領悟三教同宗的無上法喜。

每本善書中,總是包含了三教佛聖仙神的融通智慧和無盡的慈悲。當然,這些都要感恩於聖神仙佛的慈悲方便法門,和各鸞堂殷誠領命及代天宣化的精誠願心,使得清淨眾佛菩薩,每感其誠而降臨說法示教,啟迪有緣,廣渡迷津。憑藉著神人合一的降鸞儀式之功,和砂盤飛鸞著書之德,一本接一本的珍貴善書,才得以不斷的出版教化人心。

這本摘要只是點出其中的精華要義以做拋磚引玉之用,修者於閱讀後,覺得想更進一步的了解各鸞堂所著作之各種善書,則可隨個人之因緣,於前言所列的善書及鸞堂名稱,依此查詢即可,也可自行於網路上查詢更多相關的鸞堂資訊,或是以電話諮詢抑或親自登堂拜訪皆可,各隨法緣。  南無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本摘要題材,主要來自於台灣各鸞堂所著作之善書內容並擷取一些相關網路知識以作補充:

西天佛國遊記新竹全真堂

觀音淨土遊記台中拱衡堂

性理題釋(濟公活佛著)

天道奧義台中武廟明正堂

聖賢真理台中聖賢堂

天界傳真台中聖賢堂

瑤池聖誌台中武廟明正堂

仙界遊蹤新竹全真堂

南天遊記台中拱衡堂

天堂遊記台中聖賢堂

天牢遊記台中拱衡堂

地獄遊記台中聖賢堂

五百羅漢宮台中拱衡堂

鸞門心法要論台中拱衡堂

道鐘警明高雄道一宮至釋堂

金闕遊記台中懿敕寶德大道院

群仙嘉言錄(高雄聚星宮護法堂)

宗教疑問註解李瑞烈老師主述

文衡聖帝功過律台中武廟明正堂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台中拱衡堂

密行者之金剛煉獄遊記台中拱衡堂

大勢至菩薩聖訓 第一輯新竹全真堂

現代修子之常見毛病台中懿敕寶德大道院

三曹成道捷徑史傳台中武廟明正堂

三會龍華普渡收圓演義(滇西之儒善大壇)

現世報律例(補敍合訂本)台中拱衡堂

老子道德經白話註解(道祖親註)台中聖天堂

本書共二十四篇,為了方便諸位修行讀者快速領略本書之主旨,在閱讀本書之前,先行於篇前摘錄了一些關於鸞門的簡介和扶鸞傳教的真諦,以及在修道和學佛真諦上的一些釋疑摘要,以破除眾生長期在修行上的疑惑和誤解,更甚至以訛傳訛,傷人慧命。為此,誠願閱讀之修子,人人皆能有所收穫,個個皆得提升領悟,是所盼望!

鸞門簡介與修行真諦釋疑摘要

道應鸞門與鸞門心法

文昌帝君  降

夫,鸞門傳教,至今已達三千餘年,雖在華夏民族之宗教信仰傳承之中,未如三教之大放異采,各領一時之風騷。唯在近世以來,道應鸞門,天數當興,鸞脈普傳,乃至於台疆一地,宗教文化大受鸞門普化之影響,而從人道為立己之本,再由提倡三教合一之理論,而融匯各家之長,凝聚各教信徒之力,大力推動代天宣化之使命,而匡時壽世,以丕振人心向善也。(註:至聖  孔子雖於兩千多年前正式創立鸞門儒宗神教,但是在正式創教之前,已有扶鸞之事存在。)

憶昔日,天運銜轉,人世善心日泯,乃至五聖領命下凡,宏開砂盤普化之大道。時至今日,台疆一地,頗負盛名之鸞門聖地,亦難以枚舉,故此印證道應鸞門,當無疑義。

唯三教各有心法及其奧義,歷經各代智聖覺者之加以光前裕後,努力傳承,因而儒、道、釋三教教義,各個廣為流傳,深植人心,並致遍佈各階層之間。獨有鸞門,乃以砂盤木筆請神降鸞,藉以傳佈聖訓,啟渡迷津。是以故,未有專論著作鸞門心法,以資傳世。實則鸞門心法,亦與三教相同,代代傳承,俱有歸屬。只因鸞門心法,降在正乩一身,而正鸞生又有入世受羈絆於俗情,乃招致鸞門心法不彰。

際值末法時期,天心垂鑒,乃降賜心法,匯論成書,以資傳世。一則可使眾生明悟鸞門領命之不可輕忽,再則亦屬鸞門傳道有所憑藉也。職是之故,本書之著,容或有所深奧艱澀之處,但絕非一般述論之著作可比。深願眾生閱書,用心體會,先去浮躁,靜心潛性,必有所得也。

文昌帝君

序於台疆懿敕拱衡堂

天運癸酉年五月廿七日

(摘錄自 鸞門心法要論)

述論:「鸞乩之使命」

九天司命真君  降   109‧7‧4

鸞乩初始,雖為至聖  孔老夫子以「儒宗神教」而創設鸞壇,但自古以來均侷限於王公貴族,乃至學府士子間而已,並非廣傳於民間。

直至第十七代  玉皇大天尊震怒於人世間惡濁太甚,擬欲玉石俱焚,鸞門五聖:關、張、呂、岳、王長跪凌霄殿前,為眾生請命:願以鸞興教,勸化眾生;終致  玉皇收回成命,敕准五聖下世。

故鸞門應運,乃得方方闡教、處處濟世;一則代天宣化、二則普渡眾生。所謂「天不言、地不語」,眾生如何知天命?更遑論如何知悉 昊天震怒!故藉由砂盤木筆,諸天佛聖降駕揮筆,賦就詩文憑以勸化眾生。

際此末法之時,雖曰各大正教悉皆有賢聖、智者戮力於弘法利生;但鸞門憑藉砂盤木筆、佛聖降蒞,實為末法之期暗黑苦海之中,有如慈航似如明燈,以引渡指引眾生步向光明覺途;其中關鍵即為「鸞乩」。鸞門有木筆砂盤,有諸天佛聖降蒞,但是聖凡之橋梁即鸞乩是也!故正鸞生又稱「神之使者」。

諸天佛聖藉此鸞乩之身,使木筆揮動闡述勸化真諦,乃使天不言、地不語,眾生卻可知悉天、地之言語,乃發露敬天地、畏鬼神、信因果,進而行善立德修行大道,此為鸞乩之使命。

(摘錄自 拱衡雜誌第333期)

論「鸞堂之使命」

慈濟許真君  降

鸞堂者,以儒為宗,以神道而設教,藉神乩傳真聖訓,闡明倫理綱常,勸化世人棄惡從善,共修大道,所謂代天宣化者也。

是故,鸞堂並非異端之邪說,不假神靈迷惑民眾,堂堂正正藉神靈之聖理啟發人心向善,使世人了悟修身之道,衷心信仰,虔敬聖神,此乃鸞堂之使命也。

嗟乎,世人癡迷之輩,不明鸞堂乃藉神道而設教之所,不似一般所謂神店,製造假神顯赫而歛財之所也。願爾諸生應了悟鸞堂之使命,發揚光大,渡己化人,同登極樂之界。

(摘錄自 聖賢真理)

論「飛鸞」

王天君  降

夫,飛鸞者,乃以桃柳倣雕鸞狀為筆,由正鸞生執筆,任由神靈揮毫題字於砂盤,以傳神意而化人者也。

所以飛鸞闡教乃以儒為宗,以神為教,藉飛鸞提醒人心,遵五倫,守八德,警奸治邪,匡正世道,故身為正鸞生者必須尊重神教法則,煅筆四十九天,心神守正,神人合一,始能傳真神意也。

神聖之鸞堂絕不准胡為,如未奉旨煆筆自稱正乩而扶鸞者,藐視聖神、輕蔑鸞筆、識神用事之輩皆難以傳真,致使敗壞鸞筆之尊嚴,終受天譴,後悔已不及也。

(摘錄自 聖賢真理)

論「何謂先天堂與後天堂」

南極仙翁  降

示  : 

吾奉玉虛宮法旨,降鸞:

先於天時而行事​​者謂之先天堂,即聖堂也。先天堂者,以儒為宗,以神為教,藉飛鸞提醒人心,守五倫、遵八德,革除異端邪說,啟發真理,勸人行善,修身行正道者,先天也。先天者,先覺也。

後天堂者,只奉聖像,供人參拜,未能啟發真理,故謂之後天,即後覺也。

所以修聖堂之真理,即先天之理也。修成道果可成仙成佛。

(摘錄自 聖賢真理)

何謂「天命」

呂仙祖  降   110‧8‧28

問  :

「天命」是什麼?

答  :  

天命,簡易拆解,即是「天之所命」。末法以來,各大正教歷經演變;尤其  老母思兒心切,乃頒降大道金線,諸佛菩薩、高聖仙真或倒裝下世、或臨壇顯化,更有因應緣機,示顯不可思議應化之情境。因此大道普傳,俗世眾生輕而易舉可以親近道場炙聞福音,職是之故,蔚成道風斐盛!因此,連帶許多人在接近道場修行教法之際,或有自心邪祟、或有自許應緣救世,當然亦有許多居心叵測之人,故時常可聽聞:我有天命;或者某某人有天命;乃至某道場、宮堂有天命等等言論,層出不窮!致使修道之人迷惘徬徨,甚至正信修子因此一「天命之說」而混淆退道,進而謗詆正信大道,均有所聞。

問  :  

既然天命之說有礙修子,為何不遏阻天命之說?

答  :

《中庸》第一章開章明義即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問  :

《中庸》此文是何意?

答  :  

天命乃人承稟於天,由大自然所孕育、所賦予;所謂「天命」,即人性,人性真、善、美,即為道。修道即是要依循此一自然準則,在人世中憑禮儀、道德之規範約束人心之欲望,長此以往,人性復歸淳樸,即符合承稟於「天命之至性」。

問  :  

那為何要修道?

答  :  

修道是要由後天之約制而符合天性。淺明而言,人生在世造罪,靈魂重濁即墮冥司,所以要修道,即是不造罪惡,靈魂清明而上生,可以不退墮。《中庸》亦云:「道也者,不可須臾離」,即是要時時刻刻、分分秒秒戒慎而行,不可悖離。

問  :  

那麼在如今是否有天命頒降於個人或道場?

答  :  

答案是有、但也可說沒有!因為每個人的自性均稟承於天,故每個人都有天命;每個道場宮堂只要是正信而行代天宣化,則每一處都有天命!但是不能自稱「上天獨自畀以重任、派敕天命。」所以領天命辦事唯一標準,即是符合「天理律法」,則每個人、每處宮堂悉皆有天命!

問  :  

既如是,卻也太過籠統。大道中乃至鸞門不乏明註「領有天命」,又該如何解釋?

答  :  

基本上,大道中確實不乏有賢聖之祖師大德下世之前(或有自發洪願下世)有上聖佛菩薩、更有者  老母面叮耳囑:下世之後,要弘法利生!因此一般人稱之為「天命」。鸞門之正鸞,大都領命應運下世,因此一般人亦謂之「帶天命」,基本上無誤。但是吾在前面問答中已明確闡述,每個人都有天命,只是各自使命不同而已。正如一艘船,需要船長、大副、二副、輪機長、通訊官,乃至廚師、水手等等,各自有重要使命與職責,缺一不可!

(摘錄自 拱衡雜誌第343期—晨鐘暮鼓)

呂仙祖  降         110‧11‧13

問  :  

何謂「應運」及「倒裝下世」?

答  :  

天數有其行運之軌跡,譬如今時「末法時期」,即是正法遠去、離佛甚遠,此為目前之天運現象。舉凡之前任一世紀,各有其天運運行之主旨及運象;故諸天佛聖乃至仙神高真,各有應運下世,裨於助益「天運」所要表彰之現象。是以,乃有各家仙聖各自應機、應緣。(此一機緣,當然來自各自累世所造之因緣)唯有更多仙聖,上體天恩之用心良苦,不忍諸眾有緣救拔無門,雖未應機、應緣、乃至應運下世,卻發悲心大願,自呈下世之宏願,以協助天運之機。故有應機、應緣,屬應運之下世;若為自發心下世,協助天運、拯渡諸眾有緣,即為倒裝下世。

問  :  

何謂「應劫」、「貶謫下世」?

答  :

應劫者,乃天運之行每一階段,或曰每一元會、或曰紀元,均會產生劫厄,諸如風、火、水,刀兵、瘟疫等等大 劫,故即有仙真聖神應此劫運下世。當然,聖神仙真大都不願自行下世,故劫運中任一仙神高真之累世因緣,若在此劫運年間成熟,則必須下世,此即為應劫。

所謂「貶謫下世」,乃為聖神仙真,乃至未臻大菩薩正品果位者,凡有觸犯天律乃至各家教律,嚴重達失去神格者,即予貶謫打入輪迴,再得人身修行。

問  :  

何須有此菩薩、聖神仙真應運、應劫、倒裝下世,乃至貶謫下世?

答  :  

一般而言,聖神仙真、菩薩等,均已歷經輪迴及至精勤修證,任誰都知人間是苦海,一落下世多是沉淪不醒,因此任誰亦是不願下世!

但是天行運數,必有許多需要已證神果之菩薩、聖神仙真始足擔任特殊使命,以濟世或匡扶天運、消弭災劫,乃至普化諸眾。因此,必要使具神果之仙真願意下世,乃有如此分判。

問  :  

若果應運或應劫下世,或者自呈宏願下世,乃至貶謫下世亦將「併同受考」;亦或者,能有特殊受助,而可完成使命復歸本位?

答  :  

基本上,自呈宏願倒裝下世,或者應運下世之仙聖,較會有完善之配套。當然,因為此類仙聖下世絕大多數均以匡扶天運、拯渡諸眾有緣,本為  昊天之本意,因此容易得受未下世之仙聖救渡,乃至安排傳法等等。此在五大正教之中,不乏膾炙人口之案例;今時鸞門應運也是;尤其大道中更不乏自願,或應運下世之仙聖。

至於應劫或貶謫下世者,不但不可能有安排配套,更因為其下世之原因是累業緣熟,或觸律貶謫,因而欲求復歸本位,不但要加倍精修,更要倍受橫逆、因業、孽障等等嚴厲之考關。

總此而言,修道考關並非上天不仁,實為種種因素所必然;不但考人,連仙聖亦在考關之列;甚願世之道子明悟勉之!

(摘錄自 拱衡雜誌第347期—晨鐘暮鼓)

五百羅漢「倒裝下世」弘法應世

阿彌陀佛 降

為《五百羅漢宮》一書作序

五百羅漢者,散見佛門經典,然則世之正史,卻無可考稽。因而有云五百羅漢者,乃是  釋迦牟尼佛住世之隨行僧團;亦有云係屬  釋佛涅槃之後諸部僧團中小乘僧團,証阿羅漢果者。

上述二說皆非屬實,五百羅漢乃為西方佛法之儲備聖者,因應閻浮提地,或倒裝下凡,或弘法而應世;悉為佛法利生傳世之緣機推動者。兜率陀天乃一生補佛處,五百羅漢宮即為教法之培訓地。

阿羅漢雖為小乘行者,屬自了漢,先行自利再作利他。然則羅漢之名,乃有應供之號,此一應供已為佛十號之一,換言之,阿羅漢已具備準佛果之資糧。

(摘錄自 五百羅漢宮)

釋迦牟尼佛 降

為《五百羅漢宮》一書作序

時運變遷法亦遷,佛門大演妙諦,普渡善眾,圓融信願行之大無畏根器。然則,賢劫之中,未來佛尚未下生,住世無佛,諸眾有情,僅能憑藉出家緇眾以為師,以戒法經典為依歸。故教法之中,難免有缺陷之憾。

幸慰 昊天慈憫,鸞門應運助道,難以計算諸眾有情,悉皆循此文字因緣而開啟善慧根器,今日再降寶書,闡述五百羅漢之勝境,不論佛道修子,以迄諸眾緣人,咸蒙其利。

阿羅漢雖屬小乘行者,但是佛經典冊悉見羅漢利生弘教之故事。因而寶書一出,將補佛經未盡詳述之處,大利諸眾有情,啟開善慧。尤值一提,五百羅漢雖曰五百,但是卻有因應教法而倒裝下世,更有佛家修者以阿羅漢果而遞補,悉皆此一奧妙緣機。

際值頒著寶書之初,吾佛預見善眾咸霑法益,乃來降序,並為之策勉。

南無釋迦如來降序 

新社懿敕拱衡堂

(摘錄自 五百羅漢宮)

濟  佛:

西方是  阿彌陀佛之蓮土,距此閻浮提地非僅僅止於恒河沙數之遠途,但我們今日著書不是去到西方,而是去西天。

勇  筆:

不一樣嗎?

濟  佛:

然也,西天主掌弘教,因而乃為 釋尊所駐錫。五百羅漢又有弘教之需,故是駐錫西天。

勇  筆:

那是說五百羅漢功果終究進駐不了西方。

濟  佛:

非也,因應末法末劫之年,佛法各宗之需,五百羅漢必要下世,是以駐錫於此剎那可達之西天。

勇  筆:

他們尚要下凡?

濟  佛:

末法時期,閻浮提地,因應教法弘傳,諸佛菩薩猶不免,何況羅漢?吾老衲不就是一例。

勇  筆:

老師說的也是。

濟  佛:

羅漢乃是以小乘法,要自了之修行者,然則無論大、小乘、聲聞、緣覺,只要修行有成,悉得正覺,只不過阿羅漢先求自了,再利大眾而已。阿羅漢乃佛十號之一,因而已是準佛果位。

勇  筆:

弟子明白,本書之序文中,諸佛如來亦已明確為序文說明。只是弟子認為,阿羅漢既為聲聞,乃為小乘聖者,但佛法卻以大乘利他為趣旨,怎會由羅漢們身負要務;並且,就其來龍去脈眾說紛紜,竟達十種版本以上。

濟  佛:

昔日獅子國之慶友尊者作《法住記》,亦即唐玄奘大師所譯,傳入東土,亦云及羅漢乃在佛滅後,佛法被多羅王毀滅,羅漢四次集結,將佛陀在世之法教整理,而弘傳佛法,其中羅漢有五百,而四次中有一次更達七百之數。

勇  筆:

在佛經中記載羅漢乃身負弘傳佛法重興聖教之要務,但為何其數不一?

濟  佛:

《下生經》所載:佛滅後四大聲聞為弘傳佛法之支柱,但擔子過重,因此陸續集結成十六羅漢,直至《法住記》傳入中土,有將原作者慶友尊者及譯者玄奘大師列入遂成十八羅漢,並且在清朝乾隆帝以十六羅漢加降龍、伏虎而成十八羅漢,正式定案入冊。

羅漢五百始自佛滅後,但陸續增加,亦足以說明乃因應佛法所需而可增減。更何況,目下閻浮提中弘傳佛法立為國教者甚多,尤其古獅子國,即今之斯里蘭卡,彼時即有羅漢降生彼土,際值今日末法,羅漢們又要大忙特忙。

勇  筆:

弟子勇筆參叩  大羅漢佛駕。

羅  漢:

賢生無需多禮,難得  濟佛帶引鸞門正鸞來此西天大應供之宮。

勇  筆:

那是弟子榮幸,尚請  大羅漢不棄愚昧賜教。

羅  漢:

吾乃婆羅州人。

勇  筆:

是否您在世有皈依於  佛陀座前,親沐佛熙,而佛滅後多羅王毀佛法,您也是重興聖教之大羅漢?

羅  漢:

那倒不是,吾未有此榮幸。吾乃佛滅後六百年始生印度修証阿羅漢果,因五百大應供已有多位倒裝下世,乃得缺遞補。

勇  筆:

老師,弟子見書載五百羅漢有中國漢人之高僧大德入列,這好像有些不符合原來大眾所認定五百羅漢乃為佛弟子之說?

濟  佛:

序文中不是有述明五百羅漢會因應各地佛法弘教之所需而下世,東傳以後增加漢之和尚証羅漢果位,何奇之有?

勇  筆:

是。  老師啊!弟子日前概略搜集五百羅漢之大事沿歷,但怎會有如此多版本,並且其中傳說有些好似頗為荒誕,可否恭請  老師開示?

濟  佛:

賢生所云甚為簡單,  佛陀既然累次轉世,五百羅漢亦是累世轉世,因而佛經中云及五百羅漢者,亦有多種版本,當然其中有些是穿鑿附會,不足採信。

勇  筆:

說的是,弟子曾見佛經記載,  佛陀不入涅槃,仍住世護持弘法之大羅漢。

濟  佛:

然也,彌勒經中已有明載,  世尊歸空,摩訶迦葉四大聲聞負起重興聖教乃集結說法,轉大法輪,因此大羅漢在此世中地位僅次於佛陀。又因擔子過重,乃由此而增至五百僧眾,此為五百羅漢最近一世集結下凡弘法興教。餘後末法時期,即以必要而個別下凡。

勇  筆:

原來如此,另外尚有一點疑惑,五百羅漢之聖名,看起來有些是梵語,有些卻完全是漢語,難道五百羅漢分兩地降生,再由  迦葉尊者召集重興聖教。

濟  佛:

非也,五百羅漢聖名完全是由天竺之名,至於為何會有漢名,此乃大羅漢聖業東傳入藏,再進入中土,漢人民族意識過強,因而時有刪減遞補,乃至連梁武尊者、降龍、伏虎、布袋、長眉等均列入,故已非原來五百大羅漢。

好了,賢生已到羅漢宮,今夜訪遊之大羅漢聖名富那夜,即為  世尊歸空滅度與摩訶迦葉同時擔負弘法興教之大羅漢,並且此位應供已將降生閻浮提不丹國,賢生可上前見禮,並請教一番。

勇  筆:

恭聆  濟佛老師言及,您將要倒裝下世,可否恭請開示。

羅  漢:

無足為奇,五百羅漢在千萬阿僧衹劫以來,即是下凡身負教法宏興之重任。  世尊最後一世滅渡,佛法遭遇空前浩劫,五百羅漢乃集結下凡,以延續佛法不滅,因此吾將降生不丹,乃要成為法王子以延續教法,不因俗世外力而中斷。

勇  筆:

降生不丹哪裡,可否恭請開示?

羅  漢:

此有不便,但有心人略加注意,即可察覺。

勇  筆:

恭聞您所開示五百大羅漢均屬下凡延續教法不滅,際值今時地球上許多國家是以佛教立為國教,但其國家卻有很多紛擾,是否您們會分別降生。

羅  漢:

然也,五百羅漢降生已過半,隨即又遞補,因而只要教法有所需要,吾等立即應機下世。

勇  筆:

您們下世是否需要經過地府輪迴,喝過孟婆湯後才投胎。

羅  漢:

賢生此言乃適用於一般眾生,吾等均有密法虹光法身,輪迴不需經地府,但有要照會冥司,此有羅漢宮專責單位處理通報,賢生日後可以訪遊再作訪談。

勇  筆:

感恩  大羅漢開示提點,弟子日後當必恭請  濟公老師帶引。最後一個問題恭請開示,有許多法王子、上師,本在人世間弘法,有些許不檢點,如果是您們已俱備大羅漢果位,有虹光法身,怎會忘卻本來沉墜於人間色相。

羅  漢:

賢生此問題真好,不過,只要具備聲聞羅漢果位以上,不可能忘卻本來沉墜人間,賢生所見聞之法王子、上師,不是吾等下世。

勇  筆:

那弟子明白了,真是感恩。

濟  佛:

摩訶富那夜,吾等就告別。

羅  漢:

濟佛好走,吾恭送佛駕。

勇  筆:

弟子拜別。(師生離開羅漢宮。)  老師啊!這五百羅漢可比菩薩們辛苦,還要累次倒裝下世。

濟  佛:

賢生少見多怪,老衲不就累世下凡嗎?好了,已到貴堂,賢生靈神投體。

(摘錄自 五百羅漢宮)

濟  佛:

今夜老衲帶賢生拜謁赫赫有名之慶友尊者,賢生見禮拜謁。

勇  筆:

是,弟子參叩  大羅漢蓮駕。

尊  者:

賢生無需多禮,難得賢生奉旨著造佛家典故之寶冊,可謂賢生是近代史中第一人。

勇  筆:

弟子拜閱有關您之記述,謂之住世羅漢。可否請您開示何謂住世羅漢?

尊  者:

所謂住世羅漢:意為重興聖教之行者。因佛滅後,天竺,弗沙密多羅王毀壞佛法,一時 世尊法教受到嚴重毀壞,乃有迦葉摩訶薩集結僧眾說法以重興聖教。

吾乃作《法住記》之行者,對宏興聖教一事而言,於佛法被毀之後,重興之行者,均屬住世羅漢。並且,多羅王毀法之際,佛雖滅,但卻不入涅槃,因而護持住世羅漢,是以得順利重興聖教。

勇  筆:

原來如此。這個教法之興衰表面上看,即是當政者一念之間而已,沒想到深層裡卻牽涉到這麼多動作。

尊  者:

數千億萬阿僧衹劫以來,佛法興衰本有定數。但是眾生慧命卻不可斷絕,因而諸行聖者、大根器者、正覺行者、諸佛菩薩摩訶薩,莫不費盡苦心以期教法永不斷絕。

勇  筆:

是啊,是啊。弟子奉旨著書以來,亦有許多天機披露於書中,諸家宗脈,上聖高真,也時時以天下眾生慧命,福音為念。正如 關聖恩師,自太古老金仙入大赤天宮通明首相,再掌南天,後受禪登九五 玉皇大天尊。如此一位上聖,猶然為眾生疾苦而下生人世。

尊  者:

正是。不論佛道,諸佛上聖,莫不以眾生為念。試看  彌勒慈尊歷世以慈為本願,今下受  世尊咐囑三會龍華,與眾生共成正覺佛果。距今時限猶長卻不次下世因時應機,為眾生種下引渡契機正是真實印証。

勇  筆:

真是感恩諸佛菩薩、大羅漢摩訶薩慈憫眾生,為教法不辭下生人世。

濟  佛:

賢生無需再作奉承。慶友尊者摩訶薩自下生古獅子國後已久未歷人世,專注於五百羅漢之鑒核。

勇  筆:

啊,您在此是考官嗎?

尊  者:

不敢!不敢!是  濟佛抬舉。吾因在世有大事因緣以《法住記》一書,藉由奘師譯作而將佛法東傳。

故回應供之宮,乃在此為眾聖行者作分析評鑑,加以印証未來應緣哪地、哪位行者可以上升此土,哪位羅漢摩訶薩降生哪地,因應何事,作一整體評鑑,再呈西天掌教會照其他各司,完成必要程序,始得羅漢摩訶薩順利降生因應弘法。

勇  筆:

這可是大工程,您真是功德無量。住世羅漢,重興聖教,回歸本位,又要為弘傳教法之行政程序煩擾。西天也並非清淨而無為?

濟  佛:

賢生此言差矣!所謂西天清淨:是此整體磁場及諸佛菩薩、羅漢尊者摩訶薩,不負行政職命之人,可以清淨於蓮邦。但五百羅漢天生職命,即是弘傳教法,也是天生勞碌命。好了,今夜至此,吾等回堂吧。

勇  筆:

老師這裏怎會有如此多之樹林,並且每林均是有一位佛菩薩之代表徵兆。譬如,紫竹林是  觀音菩薩、龍華林是  彌勒慈尊、菩提林更是  佛祖成道之處。

濟  佛:

賢生忘了五百羅漢可要身負重興聖教之大命,諸佛菩薩之教行,可在必要參修之列。

勇  筆:

那這五百羅漢豈非全才了。

濟  佛:

阿羅漢果,是僅次佛陀之準佛位,更是小乘聲聞第一勝行之聖者。因此這些教行,雖是諸佛菩薩之妙勝義諦,但難不倒這些大羅漢。

勇  筆:

弟子可真被這自了漢所誤導,以為小乘行者,智慧之修行,一定比不上大乘覺智之修者。

濟  佛:

那真是不解其義,所謂小乘、大乘僅乃修行方向有所不同而已。小乘由利己修行得圓智再行弘法;大乘以悲憫利他而宏法,但先決條件自己必要有圓智無礙。羅漢果位已盡破諸漏又豈有分別?

勇  筆:

弟子感恩  老師,受教良多。以前總以為羅漢在佛法果位中最低階,沒想到羅漢是準佛位,弟子對大羅漢們是失敬了。

濟  佛:

賢生不是疑問,五百羅漢中有 彌勒菩薩名列其中。

勇  筆:

是啊!是啊!佛經明載 彌勒慈尊乃受世尊付囑渡盡遺眾,故上生兜率陀天建設彌勒淨土。怎會是五百羅漢之一?

濟  佛:

賢生讀經未解其來龍去脈, 世尊付囑慈氏乃在貳仟餘年前而已。但慈氏累劫下生,乃以慈為姓仁心本願護生。即是說明慈氏成就 彌勒慈尊之前,仍有應運下世。而其應緣之身,即為慈氏阿逸多,即為五百羅漢之一。

勇  筆:

弟子明白了。那請  老師再為開示,  慈尊目下倒底是駐錫彌勒淨土,還是在此?

濟  佛:

當然是在彌勒淨土。

勇  筆:

那麼這裡的羅漢就不是  慈尊了?

濟  佛:

賢生忘了五百羅漢屬名額,可以遞補。此處,當然已非  慈尊。換言之,慈氏阿逸多本是這裡之一,累劫下世直至成就 彌勒菩薩,即居兜率天不在此處。

聖  示:

自古以來,諸天聖神仙佛,不論宗脈,不論法教,咸皆以普渡眾生,利樂法界為要。引渡各種善緣,以資種深未來福慧資糧。因而仙聖均在示現玄機之中,有所點示。所謂天機,是屬不可說。然則,卻可因應必要之需,而加提點。尤其,鸞門道場扶鸞著書,更是有此殊勝之機。為眾生提點天機之玄妙;正如本書之著,即為一例。

聖  示:

羅漢雖未普行大乘菩薩之道,然則卻身膺重興聖教之大命。其廣義而言,菩薩利他渡眾生;羅漢自了救慧命,實則殊無二致,僅乃法教之不同而已。

勇  筆:

苦行,既是佛陀住世不納入正法,而視為外道,在此處存在,總要有個正當理由來支持,總不能說住世不認同,成佛之後認可。

濟  佛:

阿彌陀佛,賢生這話可重了!老衲給賢生說明白。苦行,雖非佛之正法,但總是勸善、勸修。  佛陀體驗六年,是認知到其有正面教化意義,但卻無法達到究竟。因而,自身體驗,確切駁斥其法。因為,  佛陀是要証悟,而且解救眾生。因此,僅以苦行,絕對無法開悟。當  佛陀菩提樹下証悟之後,自然不會教導僧團,修此雖善卻非究竟之道。因而,佛去之後,僧團分成二部,一部以佛有苦行,因此依循而行,即後之小乘行者;一部遵佛教示為外道不作苦行之修行。所以五百羅漢宮中有苦行林。

勇  筆:

哈哈!弟子懂了。

濟  佛:

賢生真是杞人憂天,可曾看過大羅漢被禁錮在地府審判?

勇  筆:

是啊!正是如此,弟子才奇怪!大羅漢下世為何一定要本靈投胎,而祂們下生之後,個個圓滿達成使命,不會沉墜,原因何在呢?

濟  佛:

賢生太健忘了!一者,大羅漢們有修行虹光密之法身;二者,在此五百羅漢宮中,已歷經完善之下世準備;三者,最重要的一點,是大羅漢們住世,以小乘自了之修行証阿羅漢,但已具備準佛果,故再下世一定超越此小乘教法。換言之,此大羅漢下世,即是成佛之道。

勇  筆:

原來如此。弟子有聽到,好像是在誦佛號。只是很奇怪,祂們的經文或佛號,卻是「當去如來南無摩訶薩」。這是誦哪一國的佛號?哪有「當去如來南無摩訶薩」這個佛號?

濟  佛:

哈哈!不知不罪!莫怪,莫怪。賢生領命著書,故有言論免責權。否則,造口業了。

勇  筆:

怎麼說呢?大羅漢們誦的佛號,弟子是真聽不懂。

濟  佛:

賢生忘了,每位阿羅漢都是準備下世成佛,所以祂們當然誦此「未來如來摩訶薩」之佛號。

勇  筆:

自己誦自己佛號?哦!弟子明白了,原來大羅漢也是在誦持自己未來成佛「佛名」。

勇  筆:

現在弟子請教這些大羅漢們,為何要在此誦佛號,並且個個好像法喜充滿,簡直就像已經成佛了。

濟  佛:

當賢生知道自己未來成佛之路,如何走?是在何時?而且目下所做的,即是在為自身成佛之資糧作累積。又會作如何想呢?

勇  筆:

也是。每個人都會想要到達究竟,一旦究竟已透明化,其歡欣可想而知。

(摘錄自 五百羅漢宮)

本尊地藏王菩薩 降

世尊証悟無上正等正覺,住世說法,弘興佛法。歸空猶不入涅槃,只緣於憂教法之浩劫,因而住世不入涅槃,而永護教法之不息。座下五百大弟子,更因此法難之際,集結重興聖教,維繫佛法之不墜。職是之故,後世有以五百大弟子,是為五百大阿羅漢,不論緣自何處,五百羅漢身繫於教法興衰殆無疑義。

雖然目下閻浮提地,諸大正教道場猶有門戶之見,然則鸞門道場以三教合闡,秉天意之無私,各教法義,藉砂盤木筆傳真,彙編寶冊,廣佈流傳,乃為當世各家修子之福音。

唯願世之善眾有緣閱書,知源溯本,了悟諸佛與天意之所寄,能夠細閱慢研,以期有所得,開慧圓明,精進發露,是所深盼。

(摘錄自 五百羅漢宮)

準提佛母 降

大阿羅漢雖以自了為修行法門,並不意謂大阿羅漢不具佛之悲心,需知羅漢是為佛之十號之一。因而大阿羅漢成就而利他,實無疑問。世間有情緣眾,昧於名相,不知究裏,今日書已完成,他日廣佈,則諸眾有緣對大阿羅漢當亦耳目一新,可以依循教法而增上、而出離、而究竟、而利他,未嘗不是因材施教,實乃諸佛慈悲之苦心,亦為天意無私之明証。

(摘錄自 五百羅漢宮)

彌勒菩薩 降

為《五百羅漢宮》作完書語

五百羅漢此數,並非囿限於表面數相,佛可以累劫下世,只為弘教傳法,大阿羅漢當亦如是累劫下世,弘佛護法護教,因而可以說五百羅漢不是一組,也可以說可以遞補,更可以說依循小乘修行而成就者,即為五百大阿羅漢之列。緣於此佛家對大阿羅漢於世尊歸空之際,五百大弟子不坐視教法蒙劫,勇於承擔此一艱鉅重責大命,悉皆尊崇敬仰,此為許多佛門寶剎禪林,多有五百羅漢殿之供奉,即是有此尊敬之因緣。

今日懿敕拱衡堂以鸞門道場領命,藉由鸞筆著作編輯成書,實為難能可貴,亦乃末法善眾之福音,為佛光普照、諸緣成熟之象徵。

吾身負  世尊囑咐,引渡遺眾之大命,心生歡喜,大羅漢身繫弘興教法,貴道場著書傳佈福音,實為佛法之生力軍。

深願諸眾有情以此語而能發露慧根器,植深善緣,早向覺途,是心殷望,乃在書後抒語勸勉。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菩薩 

降於懿敕拱衡堂

天運丁亥年五月九日

(摘錄自 五百羅漢宮)

勇筆曰:

弟子想請教  恩師另個問題是,  關恩主目前接掌第十八代的  玉皇大天尊,而這個所謂第一至十八代玉皇,是指我們如今的這個元會而已嗎?

仙師曰:

你是說,從第一代玉皇起至如今的第十八代玉皇,都是在這個元會!你以為每個元會都會像這樣產生歷代的玉皇嗎?

勇筆曰:

弟子是這樣想的,一個元會,有十幾萬年,那麼久的歲月,豈只有十幾位玉皇?

仙師曰:

那你就想錯了,從第一代玉皇起,到如今第十八代止,已經歷了無數個元會了。

勇筆曰:

恩師是說,一位玉皇禪登帝位,執掌天權,在位時間是好幾元會了。

仙師曰:

不錯,一位玉皇執掌天權,是好幾元會的長期間。第一代玉皇,也就是在無始之時,就已登基,掌握天人運數的權衡了。

勇筆曰:

那麼一位玉皇大天尊,到底在位幾會元,這個可有定數?

仙師曰:

這倒沒有,每一位玉皇上帝登基,都有其條件,也有其使命,必須到了功果圓滿時,才會退位的。

勇筆曰:

那如果一位玉皇大天尊的使命,不能完成,那豈非永遠不會退位,改換玉皇了嗎?

仙師曰:

不可能的,一位玉皇上帝的使命,乃使天運順利進行。如果其間有所障礙,就會針對這個障礙,由天界仙真們,利用最恰當的時機,或轉世或修煉,以尋求協助解破其障礙。當然解破障礙的時間會有長短,因而每一代玉皇大帝,其在位期間,也會有長短的。

勇筆曰:

哦!原來是這樣。弟子還有個疑問?

仙師曰:

什麼疑問?

勇筆曰:

第一代  玉皇大天尊,是不是如今我中華民族所尊奉的民族始祖,  軒轅黃帝?

仙師曰:

不錯,  黃帝老祖,即  黃老,是為天上第一代  玉皇大天尊。

勇筆曰:

既如此,這其間有些不通,  恩師不以為……?

仙師曰:

你是說  軒轅黃帝,在四千七百餘年前,才在中土誕生的,時間不符?

勇筆曰:

是的,就是這個問題。

仙師曰:

黃老退位玉皇上帝后,在無極天逍遙自在了好幾元會。直到中土應運,建立中華民族,開奠國基,為後世的大道發揚地,  黃老乃義不容辭的分靈下凡,擔當此一重任。所以中土曰神州,中華民族即是神的子孫。

勇筆曰:

那是  軒轅黃帝,乃是  黃老分靈降世了。既是如此,  老祖因何會退位?

黃老曰:

天運既定,數有不同,不是每個時期都是同樣的現象,天運行至一個轉變,吾亦功果圓滿,因而退位。

勇筆曰:

老祖這樣說法,弟子不懂。

黃老曰:

吾以淺白的例子解釋,你就不難明白了。  第十七代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也就是聖諱為  妙樂國王之登玉皇上帝位,乃因當時,天運行至黯淡之數,民心不爭,故不適於弘道。如今天運轉為剛烈,千魔亂道,魔亂昌熾,故由大赤天宮,  通明首相關聖,禪聯玉皇上帝寶座,坐鎮中天凌霄寶殿,禪登為  第十八代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勇筆曰:

哦!原來是如此,以霹靂手段,行鐵腕的作風,以符天運,那是說:每一位玉皇上帝之登位,須視天運行數而定了。

黃老曰:

對了,大自然間,金木水火土五行,陰陽兩儀等各有其奧妙衍化,故運數之變換,亦深不可測,須適其性,始可洞其化也。

(摘錄自 瑤池聖誌)

(諸聖神仙佛所言的「無始」之期,並不盡然都相同。只是隨著時機因緣和立場的不同,而有各種方便說法,所闡述比喻的「無始」,皆只是代表某一階段之小、中、大或更大的成住壞空中的「空」。)

天尊曰:

凡修成正果之仙真或佛聖,皆能化身分靈。因道果圓滿,法水如泉,可以溢灑人間,分身千萬億,變化無窮。如杯中之水,灑滴一點可以成一仙、化一人,故仙佛可以分靈降世,迨至其修功滿圓,歸回本位,老水還原杯中,道果更高。今逢普渡之期,高真聖佛屢屢發願分靈下凡渡世,故今日世上不少青年男女,幼具善根,好道不倦,四處渡人,皆是仙佛之分靈化身,故能天真自性不昧。

(摘錄自 天堂遊記)

談「靈魂」

清虛道德真君  降

人為萬物之靈,身雖死而靈不滅,靈魂者,無形也,有形者,軀殼也。所以修道者,修無形之靈也,修養有形之軀殼也。

(摘錄自 聖賢真理)

論「元靈與修道」

達摩祖師  降

夫,元靈者,心之靈性也,又稱元神,即三魂七魄也。凡諸修道之人,不論儒、道、釋,必須修至元神凝固不離,謂之丹道,方算大成。元靈若能修至反璞歸真,脫胎換骨,即白日可飛昇,神遊於太虛,而成神仙矣。

所以古之得道神仙,軀體雖亡,而其元神永在,成為萬世不朽之靈聖,但修道過程中必經千魔萬考,任考不倒,始能成道。若少受折磨,則抱退志而頹喪失意,此非修道也。

(摘錄自 聖賢真理)

「神教」

南宮孚佑帝君  降

詩  曰:

神教本慈悲,飛鸞救世危。開聾又啟瞶,覺路醒迷癡。

又  詩:

神聖無偏佑,善人庇護之。修身多積德,黎庶勉而為。

聖神者,宇宙之靈也,靈則是神。神教者,以神為教,藉飛鸞提醒人心,棄惡從善,扶危救劫,護國衛民,道化均沾,此乃神教之宗旨也。

天地既有神明主宰其中,人胡可不敬天地,不畏鬼神乎。  孔夫子曰:「敬神如神在。」凡抱虔誠之心敬奉之,則神靈感應。作善之家天必降禎祥,作惡之家天必降災殃,善惡兩途,陰陽同其賞罰,此乃神教力挽狂瀾,勸人棄邪歸正者也。

(摘錄自 聖賢真理)

「朝聞道,夕死可矣」

孔夫子  降

儒門雖不語「怪力亂神」,然鬼神之德,盛乎宇宙,歷劫不滅,故我並不諱言之。蓋世人不知生,焉知死?我恐世人捨本逐末,不善事生前,只求死後,故對弟子訓示有關鬼神之事,皆不以「明言」之。「忠恕」之道,即「慈悲」之教,克己復禮,不違仁道,人性合天,不語天,而天道得之。生死之事,自然可以操之在我,故又言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摘錄自 天堂遊記)

昔日吾生在列國,亂世時代,作春秋,定禮樂,周遊列國,所傳之道,是為人道,乃世界大同之法,當時吾不知天道之奧妙,在中途遇吾師項橐,點破玄關一竅,直指先天之大道,時吾感嘆,道之微妙,而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須知大道至精至微,若無人倫,何能得天道耶,後代之世人,欲學吾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吾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摘錄自 道鐘警明)

論「從孔教而進道」

宗聖曾參夫子  降

孔夫子之教,以德化人,以道律人,教以修身,導以養性,正三綱、循五常,使民明明德,能止於至善,此乃  夫子之道,  夫子之教也。自古以來,有志於道者,無不從  夫子之教以修道,養性修德,克修苦練,心與天地同德,與道同體,其行能合乎天理,故不難而得道之者也。

(摘錄自 聖賢真理)

論「修道」

復聖顏夫子  降

孔夫子之道,乃三綱、五常、四維、八德之精髓也。  夫子之道能修己化人,立己達人,所以天下五大教均以  夫子之道為教理,修道者,乃修  夫子之道也。是故,男人應守三綱五常。女人應遵三從四德。如不遵守  夫子之道,何能成道哉。

嗟乎!世之修道者,不學  夫子之道,而盲目修道,修何道乎,離道矣,豈能超生了死耶?

(摘錄自 聖賢真理)

勇筆曰:

何謂人道。

仙師曰:

人道者,則為孔孟之學也。

勇筆曰:

人間修道之捷徑何在?

仙師曰:

人間修道,在古代之修法均為己修己得,其修法,並不盡以孔孟之學為本。有者,得明師之授,悟得真詮異法,而以神法煉肉體之性能而成仙靈。或依孔孟之人道而修,但卻只知修己之身,而不知行於外。只有少數,具大智大慧者,能將人道修成並用於世。所謂人間修道之捷徑,在古代,乃因神術,或有天地至寶之果,或是藥物提煉至精之丹,可助肉體去蕪存菁,脫凡骨而成仙靈。不用以肉體之身,而修道,故謂之捷徑。但如今時代變遷,法亦遷,神法異術,盡絕傳於人間,天地至寶之果,藥物提煉之丹,亦不再有食之可使肉體之性能成仙靈,故此捷徑之路,在於今凡世,亦不復存在。

勇筆曰:

那麼如今人間修道之捷徑何在?

仙師曰:

如今人間修道,大體仍不能脫古之修法,只修自己之性靈,如持齋、唸經,以期自己之原靈清淨而悟道。但此等修法,乃漸修漸進,須持之有恒,一旦稍受挫折,就萌退志,則前功盡棄。所謂現今人間修道之捷徑,則是修己而渡人。

勇筆曰:

何謂修己而渡人,則為捷徑?

仙師曰:

因為修己而悟道,本身已在修道,入道之門,然後將自己之修道心得,渡化他人,如此渡人有功,可格天心,以其外功,再培養己身所修之道,由內而外,再內外合一,道豈非垂手可得,豈非捷徑耶?

勇筆曰:

可否請  恩師說得明白一點。

仙師曰:

嗯。因為世道變成險惡,人心受邪惡之蠱毒,迷惑已深,如果人間修道再如古時之修法,而獨善其身,則世道何日可寧?故天降大道,普立鸞門,開堂闡教,勸世人齊向正道。而人之修道,亦不再修己之道為易,昔時精修自己可得道,如今必須修己渡人再得道。換言之,如今之修道,乃將自己修道之心得,而公諸於世,立說佈道,講經說法。但如此收效甚微。故上天為獎賞世人代天宣化,弘揚大道之功,而頒人間修道捷徑之門。如果修道者,得以濟世渡人,天界執司之神,一一記錄,累積呈報,而可預先頒賜果位,以資勉勵後起者。

勇筆曰:

濟世渡人,又何以為準?

仙師曰:

以能確實收到效果為準。比如說,渡人,如果僅以佈道說法,言者諄諄,聽者渺渺,如此佈道者之功微小。若果將佈道說法之過程,編印成書,廣贈世人閱讀,則時時刻刻都能收到勸化之功,則其功德就大也。

勇筆曰:

那麼以此類推,印贈善書,興建廟宇,鋪橋造路,賑災恤貧,亦有功果而助益修道。

仙師曰:

正是此理。

勇筆曰:

如此人間修道,實為容易,可謂康莊大道,四通八達,隨處可修也。

仙師曰:

只要世人悟得借假修真,則人道,修之而可成,可謂易如反掌也。

(摘錄自 三曹成道捷徑史傳)

「門戶之見,排斥他教」

太上老君  降   一○二年五月廿九日

宗教之信仰,端憑每一位眾生之自由選擇,世間人對於正教,並不得任意去排斥或貶低,若有違犯之處,便將自招業障。

五大正教「儒、道、釋、耶、回」, 本是一個循序漸進之宗教學問,自古以來,儒家教導人們讀書識字,通四書,徹五經,此後配合道家之玄學洗禮,加強文武之學問,一來明真理,二來鍛鍊體魄,深入者乃可成就神仙之道,未深入道藏之人,但可以熟悉諸經科儀之學者,有人開始接觸佛門,隨後依儒道之哲學理諦,融會貫通於佛學之間,最後成就聖僧者不計其數。雖然歷代以來有某些眾生直接觸及佛門,便可通達無礙者,如六祖慧能大師,但這些僅是少數中屈指可數的少數人而已。

昔時的佛門高僧,或是道家的仙人,無不是完全先奉拜在儒家,知悉修身行道之法益後,才分別選擇親近佛、道二門,由於古僧遍熟道藏,而道家高真亦遍識佛理,雖然依止在不同教門,卻能相互敬重。時至今日,眾生於學習五教法門方面,未能依古禮漸次修練,薰陶正法理諦,使得宗教跳脫正軌,各教自我吹捧,修行人各自標榜自己依止的教門為真,因此,門戶之見分立。

有些缺乏正知見的人,只要有人論及非自己信仰之教門時,就加以排斥為低俗宗教;有些修行人效法佛教之法,碰上有認識的人正在學習道家禮儀,竟斥為離經叛道、走火入魔。至於有些修行人學習道家妙法者,竟然對於認識之親友正在學習佛門而斥為不該者大有人在;何況現今更有諸多新興宗教,當然特別有不少門戶之見,縱使同宗、同教修行的,僅是依止的山頭各異,就總有那麼些地方的修行人會彼此排斥的,就更不必說是排斥其他不同的宗教了。

但願修行之人必要重拾古禮,克己復禮,人人振作修行學道之正確理法及程序,才能弘揚正法,興旺正教。

(摘錄自 現代修子之常見毛病)

「天」之排法

元始天尊  降

楊生曰:

嘗聞  玉帝上管三十六天,下轄七十二地,此又如何說之?

天尊曰:

天之排法甚多,世人有云九天、二十八天、三十二天、三十三天、三十六天,吾今特為分析之。天本無窮無盡,上中下皆是天也。天之初成,乃是星球羅列之現象,至無極聖境,始離星球之氣質也。天以一圓三百六十度為周,故云三十六天。上天下地,如樹之蔭影,二倍之數,而成七十二地。由一圓中劃分可成九天、十二天、二十八天、三十二天、三十三天、三十六天。如人之建造房屋,可從中加以橫直隔間,任可增加層次、間數,若以方位分類,又有東天、西天、中天、北天、南天五天。天以無極○為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天有無極(盡)天。以明天、陽天為吉;暗天、陰天為凶。修道勿究數字多少,蓋數仍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所化,不離大道一理。故天數無盡,乘除加減變化無窮盡。修道者以三界包涵,徹悟即可。

(摘錄自 天堂遊記)

三界圖(超三界)

天尊曰:

三界者:無色界、色界、欲界也。而超出三界者,乃大羅金仙、大成至聖、大覺如來佛之境界也。吾今以圖示之:

三界圖

大道修持,如至無色界,已臻無極上乘,為最高峰境界。然為不受虛空束縛,如人掛金鍊於頸,雖無遮面,仍有所罣礙,故再上超,似無頂之屋,可以圓通自如,毫無邊際,無圓圈之阻礙,此謂之「超出三界」。世人甚多誤傳其理,以為佛始可脫離三界,不知無極仙聖,亦在三界之外。故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色相即為無極也。但為脫身自由,故去金身,上昇無無色界(無無極界),謂之湼槃究竟也。天下眾生,皆是九六原靈(陽九陰六,陽為乾,陰為坤,故九六代表乾坤,亦即泛指宇宙中所有的原靈眾生,非指僅九十六億之謂也)。故不論歸依何教,首必去執破相,滅去毁謗他教之心,不起分別、怨憎,否則其心有物,雖有功德,心中不空,如圖所示半陰半陽,僅至太極色界果位,未能再超昇無色界道果也。希能聞吾說法,速速改過,捨其執相,否則一生白忙苦修,鬥法不休,終墮阿修羅地也。

濟佛曰:

天尊所言甚是,真道無形,真佛無相,眾生修道定要去相化執,始可證無極道果。你看無極圖內空無一物,你心如不能虛懷若谷,則無法「歸空」,雖是功德佈滿,仍在中上界果位。故五老、三清、一炁,皆在無極境內,人能真修大道,則歸五老之天,亦即歸大羅之天,眾生你要修到那裡,都是靠自己選擇的!

天尊為天人師,故闡露玄微,發人深省,糾正諸教訛傳教義,闢邪說、遏異端,希天下有緣眾生,閱讀此書,而能融會貫通,以此自悟,恢復元始本來面目。

(摘錄自 天堂遊記)

※拱衡堂仙佛釋疑

叩  問:

鸞門善書中,常提到的無極即無色界,不知與佛說的二十八天中的無色界,其境界相同嗎?

聖  示:

不同,無極為高。(二十八天界中之無色界,因尚執空相,義理尚未全明,仍有疑惑。)

叩  問:

元始天尊說,出三界的無極仙聖已經上超無無極與佛同,而善書中常以無極仙佛為出三界,此中,所說的無極是否為無無極的方便說法?還是說證入了無極,即已算是出三界了。

聖  示:

後者為是。

叩  問:

神超於六合,氣斂於三界,歷劫不滅。此中三句話的境界,是指金仙與佛,還是有包括大菩薩和阿羅漢果呢?

聖  示:

包括。

叩  問:

斂氣於三界,其意為何?與三界外的無為相同嗎?

聖  示:

相同。

叩  問:

阿羅漢已斷分段生死,未斷變異生死。而變異生死其真正的意思解釋是如何呢?

聖  示:

如字面,以整體天運數機之變異。

(摘錄自 拱衡堂仙佛釋疑)

濟佛曰:

天堂是一片廣闊無邊的樂境,它的國度不分人種、教別;收留的都是好人、善人、道人。這如物質品種:一級品者,列入天堂上界;二級品者,列入天堂中界;三級品者,列入天堂下界;四級、五級、六級……,如人、鬼及四生六道。故蓮臺有九品,就是按其功德大小分類。人人具有佛性,個個天賦道根,若修身養性,不昧其原靈,則去世後自然可以歸回本來之「佛土、道地」,亦就是返本還原,證道成道。天賦於人一顆圓陀陀的「真靈」,如能一生之中,原裝保持無損,則貨真價實,生時一顆「靈寶」,死時仍為「靈寶」,故清靜經云:「雖名得道,實無所得。」修道只在恢復本來面目而已,並無何種神祕妙法及捷徑可行啊!

(摘錄自 天堂遊記)

修道真諦(元始天尊)

天尊曰:

世道澆漓,人心不古,導致人身所賦混元先天靈炁漸失。科學發達,物質生活提高,但人性沉淪,道德不修,故眾生靈炁失散,流浪生死,回天無日。天心本慈,不忍原靈分散,故命五教教主下凡,各化一方,指引天堂之路。但教主歸天後,縱有千經萬典,教徒畫蛇添足,真傳紛失,今雖有求道學道之士,但卻好高騖遠,不踏實地,道本不究,皮毛自滿,所以雖有志於道,仍是道皮噬吃,內仁無味也。故今再降著《天堂遊記》乙書,重開新運,洩漏真傳,糾正世上訛傳之誤。凡天下學道者,只要能豁然貫通其意,修持不怠,吾保證原靈可以歸位,此乃不二法門,違此則無道可修矣!

楊生曰:

請問  天尊,不知真道是何?     

天尊曰:

世人修道有學佛、學儒、學道、學耶、學回,千門百教,皆稱獨一無二,至高至上。然不知「高上」是至何種境界?道本無名,強名曰道,故道以○代表。故得道者,其頭上必有光,即是原靈之光,原靈若黯然失色,謂之「殘靈」,或曰「眾生」,此靈仍是輪迴種子。若原靈生光,則種子無芽,輪迴路斷,靈種返本還原,而歸本來之地。故《太上無極混元真經》云:「凡外具有形,有質之體者;其內著有色,有相之迹者,合還本返原,均沒為烏有。」仙佛聖真即是修至還原之境,故知修道不必強分門戶,外形是假,內心方真,行行出狀元,認理真修,即是真道。

楊生曰:

人人說大道,不知真道是何?

天尊曰:

人得一為聖,一者元始一炁也。今者瑤池金母奉命收圓,然天下眾生甚多不究真理。所謂收圓者,就是收復自己心靈、德性,使之圓滿無缺。故圓光人人必修,家家可修,教教當修,收回成品,再繳回元始本來之「靈庫」。道德經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金母為五老之一,乃九六原靈之母,但有名為「母」,無名為「道」,故  金母收圓原靈歸於母體之後,再經三清淨化,將原靈洗淨,混元一體,如此才算收圓「圓滿」。

楊生曰:

曾聞世人修道,回到無極  老母身邊,不知如此是否已算成道呢?

天尊曰: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元始、老母」,可謂一體兩面,老母即元始,亦稱「天父、天主、上帝、老祖、如來、古佛、真宰」,眾生稱其為「老母」,表現天與眾生之密切親情,母親視眾生為赤子,憐之、愛之!故上天以  老母慈顏現身渡眾,  老母身居五老之天,瑤池閭門倚望,誓願渡盡原靈,故眾生如能慎終追遠,認母歸根,即算得道。既知子由母出,而靈之由天所賦,  玄玄上人即是萬靈真宰,亦即是上帝,拜  老母即拜天尊、上帝。故應念萬靈同胞,一切神聖同源,絕不可起分別傲慢之心,使原靈道炁不和。若唯我獨尊,輕視廟寺神聖為「後天神」,則其道心陰影出現,排斥別人,自己亦將被反彈墜落,應知神在我心,藐視神聖則是藐視自己,非修道者應有之態度。如固執我相,去世後,無法合無極大道,歸入母體而成正果。天下眾生,同呼一「氣」,氣斷則身亡,故言眾生為一炁所化,乃是至理也。

若有修道者,靈歸五老之天會見  老母,五炁朝元之後,待原靈齊渡,上昇三清,三花聚頂,而再飛昇大羅,合無極大道。但若在世能徹悟無極大道,絕相修真,功德圓滿,一旦幻軀脫去,便可一步飛昇大羅。故願世人,解開迷惘,爭脫色相,自可得證無極大道。

楊生曰:

曾聞大羅天上並無女性,今尊稱其為「老母」是否不恰當?

天尊曰:

在太極界尚有陰陽男女之分,一旦修至無極果位,則已去陰陽之質,故上帝僅是一團虛靈,非男非女,非老非幼,今尊曰:「老母」,表示其能生育天地萬物。又形容上帝如天心慈愛,有好生之德,如天下之母親愛子一般,盼世人了悟此理。

楊生曰:

既然無極界無男女之別,為何有仙翁、仙姑之分呢?

天尊曰:

無極界無男女之分別,故仙翁、仙姑是虛靈之顯相,可觀出家人剃髮修行,袈裟一穿,男女莫辨,意在抺其外相,現出本來面目。仙翁、仙姑修至本性復明,男則精斷,女則天癸絕,形如嬰兒,一派天真,如孫不二仙姑為修大道,水灑沸油,毁傷容貌,去色相而現本相,以方便行道。故雖有仙翁、仙姑之名,但他們已露天真本性,相對而無男女之慾,故道本無名,強名曰道。名有男女,實無男女,此可由人體視之,嬰兒有男女之相,則無男女之慾:老人有男女之相,則無男女之思,皆為還原本性象徵,已進入無對待、異性之分別。人能修至此心境,則可成就無極大道,永不輪迴。故曰:「後天分男女(異性),先天成一炁(同性)」。

玄玄一炁則是大道,亦是「一炁宗主也,又稱為無形古佛、鴻鈞老祖、混元聖祖、先天老祖也」。正是大道本無形,虛空曰大道,天下萬教萬宗,皆是一炁所化,可惜世人不能悟徹此理,故無法得道,如能迴光返照,見吾玄玄,則成上人也、金仙也、古佛也,所謂「大道同源,萬教歸宗」即是此理。

(摘錄自 天堂遊記)

修道真諦(東華帝君)

帝君曰:

這些是修道的眾生,在體悟無極大道後,歸返五老之天,在此加靈以臻光圓炁滿,再上昇三清境界,合於玄玄一炁,證悟本來面目。

楊生曰:

聽 帝君這麼說,大道最高境界就是混元一炁,那麼像八仙們為何仍常下凡塵,現出名相,是否他們的道行尚未與玄玄一炁相合呢?

帝君曰:

天界奧祕,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盡,八仙的道果已和玄玄祖炁相合,即佛說:「一合相。」但他們有本能相合,就有分開的能力。所以合無極祖炁(大道)的意思,並不是受到無極的管轄,而是能擺脫無極的拘束,分合聚散自如。得道的仙真聖佛,他們可以在諸法界逍遙,如身置物外之士,有「我心不執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的工夫。他們在離開玄玄一炁之後,又能獨立生活,像長大的孩子,雖有父母,已有能力生活一般。大道不拘一法,「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所以成道後的仙真聖佛,雖已脫離氣數拘束,但他們體念芸芸眾生未渡,所以仍生活在氣數的境域內,並設行宮遊於諸天,是為接近眾生,普渡有緣而工作,過著降鸞扶筆闡道、下凡投胎、倒駕慈航等等道(佛)化的生活。一個真正成道者,他們有宏大願力:修道是「為了拯救世人,不是逃避世人;是接近眾生,不是遠離眾生。」唯有具備這種心懷的人,才配做眾生的導師。如一個身居高官厚祿的人,當他們把那件皇冠聖服脫下,不是變成一位平民嗎?所以說仙真聖佛的「名號」只是一個「假名」,眾生切莫聽到他是一個什麼仙、什麼佛,就敬畏得發抖,不敢去親近他!仙佛與人並無二樣,你若畏懼他、遠離他,那麼你就喪失了與仙佛結緣機會,既無法體悟他的教化,自己成仙佛的機會也就少了。真正會做仙佛的人,他會找機會去親近眾生,渡化眾生,因為他們也希望世人都能跟他一樣的。所以今天你所看這些仙真,他們有非凡靈炁與道光,來此目的,是促使他們「原靈」光輝十足,達到「五炁朝元」境界,以備成道後,發揮無窮道力,任由元會混沌,他們仍可隨緣現身渡化眾生。所以此處的加靈,即如凡間眾生在擔負某一工作前的「在職訓練」,以備將來處於任何環境,皆隨心應手,無畏於一切魔難阻礙,自由自在工作。

楊生曰:

照理說,天堂該是四季如春,無寒無暑,怎麼這裡會有火氣呢?諸仙真在此種熱壓之下,是否會因火氣太盛而發脾氣呢?

濟佛曰:

若天堂四季如春,世間如逢炎熱季節,仙佛們豈不躲在洞天福地,不敢下凡了!無始劫來,能夠成仙證佛的人,都須經過各種氣候(寒暑順逆)的考驗,才能具備有抵抗外界魔力困擾與侵襲的能力。你覺得這裡火力太強,是因為你尚未適應這裡的環境,高真聖佛都習以為常,見熱不熱了。如南方人遷居到北方去,一定難耐冰凍天氣,可是住了一段時間,自然同化與當地人相同,不覺何物為「寒冷」,反而對「炎熱」覺得新奇。試看如沒有煉過這個工夫,一旦發生火災,仙佛們如何下凡去救劫呢?人逃了,仙佛們被燒死在內,豈不成笑話?

(摘錄自 天堂遊記)

佛的真義

楊生曰:

聽了  恩師的說法,恍然大悟,原來天堂的形形色色,乃是為眾生們而設。那麼佛說一切皆空,為何西方極樂世界,又有什麼金、銀、琉璃、玻璃、珊瑚、珍珠、瑪瑙等七寶?世尊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語,豈不矛盾?

濟佛曰:

佛徒若執文取義,那麼佛法無處可尋了。

一、既然說一切皆空,那麼還有什麼世尊如來、觀音、文殊、普賢等菩薩呢?所以佛徒切莫起傲慢心輕視這本《天堂遊記》所記述的種種形相,若毁謗此形相,豈不笑倒佛寺中的佛相!

二、極樂世界的珠光寶氣,就是天地靈炁精華,正吸引世間人們,心想能躺在那裡,不吃飯也沒關係,這種嚮往雖好,仍屬虛妄。為了使往生佛界的眾生不貪戀這些人間稀寶,所以在極樂世界,充斥著恒河沙數的珠寶,佛界眾生看慣了,自不以為寶。在凡間夢寐以求的一切,這裡都有了,他們自不生貪戀之心,而無所求,終歸於寂靜安閒,過著逍遙的生活。眾生視金銀為寶,是為稀有故,若河中沙石皆黃金,眾生當棄如敝屣,另視他物為寶了。佛有應化無窮之力,要什麼就有什麼,自然不生自私貪妄之心。一切所有等於一切虛無,這是佛的真義,眾生覺悟嗎?

所以說,眾仙真在這種火炁充滿境界中,正是涵養他們的性情與天機,冷暖自知,修養有素,絕對不會起無明火,我們前去拜會  南華帝君吧!

楊生曰:

恩師真是深通三昧,佛法無邊,給一些迷妄無知的佛徒當頭一棒,這些無上佛法真諦,足以為後世教……!看見  南華帝君雖渾身火光,但卻沒有灼熱感覺,真是火候高深。拜見  南華帝君,今日再隨  恩師來此,請  帝君多予開示妙理,啟化眾生。

(摘錄自 天堂遊記)

修道真諦(南華帝君)

帝君曰:

三曹普渡,  瑤池金母收回原靈,五老亦共同主持其事。天機玄妙,世人難測,今日機緣成熟,特洩漏一二,以供眾生修道參考:

普渡原靈,  瑤池老母主持,  觀音普渡,  關聖助之。  關聖帝君之原靈,係我火老所化,所以又說為「紫微宮內朱衣神」,生而面紅心赤,性烈如火,正氣凜然,義薄雲天,行全五常—仁義禮智信,為眾生修道之標榜,不論在家、出家,違此五常,即是離經叛道,終墮惡道。道統降世,鸞堂闡教,  關聖主掌普渡事宜,代我渡回原靈,以完五老之任務,故鸞堂今日應運而興,乃是天運使然。  關聖秉南方火老赤氣,生於六月火熱之天,性烈勇猛,過關斬將,昇天之後,位居南天火位,因普渡眾生,功德蓋世,盈滿億萬,歷劫化世,元靈不昧,故尊曰:「玄靈高上帝」,又曰:「普渡原靈  仁義古佛」。世道陰氣熾盛,若無  關聖火烈純陽之氣給予化解,恐眾生墮落魔道無法超昇。在此末法之時,眾仙佛乏力,各教紛雜不齊,有賴  關聖佈化正氣扶鸞闡教,以維道統之不滅。故希望天下蒼生修道學佛,應虔奉  關聖,以突破此時陰魔紛散之障礙,作為護道、成道之階梯,切記。

濟佛曰:

關聖正氣浩然,義薄雲天,為天人之師,正是今日修道者應學習的典型。離開「正氣」二字,不論何教即是「邪道」,所以眾生不論進入那種宗派教門,心中須秉持一點正氣,不可認為  關聖帝君只是一位後天神聖,或是一位佛門的護法者。其實  關聖本是一位古佛金仙,他的顯相是動相即「關聖」,靜相即「如來」,動靜雖二,其心如一,眾生會意了嗎?

帝君曰:

濟佛所言甚是!有人說長了鬍鬚的神不拜,他們不知  如來佛還活在西天,他的鬍鬚已經由西天垂到東土,凡是有緣者都可「乘鬚而上慈航」,不要老是抱著「佛腳不放」,兩者相比,「佛鬚」比「佛腳」的地位更高,修道者拉著「佛鬚」才能更加戰兢自持,輕飄逍遙。所以起分別心,排斥「佛鬚」的人,他們捨本逐末,相競捉住佛祖「腳鬚」,那是不可得而危險的。既起傲慢心、分別心、毁謗心,則心與佛離,一放手的話,豈不摔得粉身碎骨!末法眾生,眼光卻如此短視、偏見!真是末法!願眾生聞我的說法,恍然大悟,修道學佛,在追求究竟湼槃實相,佛性平等,莫自築籓籬,遠隔靈山了!

楊生曰:

活佛與  帝君的說法,合乎中道,沒有偏心與私見,與人間法師們的說法,有天淵之別,或許  活佛、帝君們是站在天上說法,看天下眾生一體,如同赤子,顯示出「佛法無邊、神通廣大」法力;而凡間的法師大德們,站在地上說,只看到眼前的一切,所以說法自然「有邊、有限」了!才會產生宗教間互相攻訐、排斥、毁謗的紛爭,恩怨重重,實在令人痛心!

濟佛曰:

煩惱即菩提,頑固人性,非一朝所能化,世道的路已逐漸在開闢,願眾生勿再執著那條「小道」,須走向四通八達的「大道」,使每條路都可通往天堂聖域,如此才不會做個「自私鬼(佛)」了!

(摘錄自 天堂遊記)

「道」的真義

天地元始,渾然一團,渾渾噩噩,實無一物,無聲無臭,至虛至神。道祖曰:「無名天地之始,『即象○』;有名萬物之母,『即象一』。道大無名,強名曰道」。

道大無形,強以「○」圈形之。圈者一之靜象,虛理一團,道之全體。一者圈之動象,一本散于萬殊,道之達用。圈動一生,一縮為點,點伸為一。「圈」、「一」、「點」實為動靜伸縮,變化無窮。放之,則彌六合,曰「一」 ;卷之,退藏於密,曰「點」;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無所不貫,無所不包,彌綸天地,包羅萬象,真空妙有,萬靈之主宰也。

在天謂理,在人謂性。理者,萬物統體之性。性者,物物各俱之理。人人有,而不知其有。知此者,大化神聖。迷此者,墜入鬼關。故曰:「讀破千經萬典,不如明師一點」。其點(玄關一竅也)統四端而兼萬善。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屬木,主東方);羞惡之心,義之端也(屬金,主西方);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屬水,主北方);辭讓之心,禮之端也(屬火,主南方)。

(摘錄自 性理題釋)

大道之沿革

道德經所說之大道無形,生育天地,足征(徵,證也)天地之源出於道,未有天地先有此道。史記云:「天開於子會,而沒於戌會;地闢於丑會,而沒於酉會;人生於寅會,而沒於申會。」當寅會人之初生,性本善,由天生人也,其權在天,無道可言。道降中天,人生人也,其權在人,伏羲氏首出,仰觀俯察,知天地之運行,而劃(同畫)先天八卦,以顯天地之蘊奧,此為大道降世之始也。繼由軒轅氏時代創文字,建宮室,製衣裳,文化大備,此謂道之成也。嗣後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接續道統,心法一脈相傳,此時期謂之青陽應運之期,道之整也。幽厲之世,五霸迭興,群雄紛爭,天子政令不能行於天下,道轉紅陽之期,而由道分為三教,此謂道之分也。

老子降世發揚道宗,東渡孔子,闕裡傳猶龍之嘆,西化胡王,函關現紫氣之瑞,關尹子強留老子作書,而著道德經五千言,為道教之始祖也。孔子周遊列國,教化萬方,刪詩訂禮,繼往開來,闡永久不變之真理,立萬世不易之定論,大道之精微奧玄,學庸敘述備至,成儒教之始祖。孔子傳曾子,曾子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孟子以後,道脈西遷,心法失傳,歷秦、漢、晉、隋、唐,議論囂然,無有造此域者,迨至炎宋,文運天開,五星聚奎,希夷首出,濂、洛、關、閩,如周敦頤、程頤,程灝、張載、朱熹等相繼而起,真儒賴以昌明,然而運不相逢,終究未繼道統,良以孟子之時,道脈心法業經盤轉西域,釋教接衍,所以中土宋朝儒者輩出,不過闡發道旨而已。釋迦牟尼佛西域承續道統,渡大弟子迦葉,為佛教之始祖。道分三教,各傳一方,各留經典。

釋教單傳二十八代至達摩尊者,梁武帝之時達摩西來,真機復還中土,此謂之為「老水還潮」也。自達摩入中國,真道心法仍然一脈相傳,達摩初祖傳神光二祖,神光傳僧燦三祖,僧燦傳道信四祖,道信傳弘忍五祖,弘忍傳六祖惠能。至六祖之時衣缽失傳,禪宗而分南頓北漸,其時道歸庶民俗家,六祖惠能——盧氏,諱惠能,號惠能大鑒師,乃地藏王化身。曾有《六祖壇經》一部遺世。六祖渡白馬廟孫敷仁,道降傳火宅(俗家),昔日五祖將「衣缽」傳於六祖時,曾於夜間密囑,勿令道脈絕滅,但不可傳之惡僧。後來六祖果遇惡僧迫令傳其衣缽,六祖遂奔至廣東曹溪。二次又被尋逐,幸遇白玉蟾於田中將六祖救護,迎至其家,六祖遂授衣缽,後又遇馬端陽,也授以正法。從此釋終儒起,道興火宅。此是密機,因不令僧知,故《壇經》不載。(※見補註)

白玉蟾、馬端陽並稱七祖,羅蔚群八祖、黃德輝九祖、吳紫祥十祖、何了苦十一祖、袁退安十二祖、楊還虛、徐還無並稱十三祖、姚鶴天十四祖、王覺一十五祖、劉清虛十六祖,此乃紅陽十六代圓滿,道轉白陽之期,彌勒應運,路中一為十七祖,大開普渡,大闡玄機,弓長十八祖,弓長子系繼續辦理末後一著,三曹普渡,萬教歸一。

三代以上,道在君相,一人而化天下,為青陽劫;三代以後,道在師儒,三教繼續而出,各傳一方,為紅陽劫;現值三期末會,世風頹壞,浩劫流行,大地無完土,道在庶民,人人得道,個個成佛,為白陽劫,此大道之沿革也。

(摘錄自 性理題釋)

(白陽末法時期,大道普傳天下,天意在收圓,上天慈仁,大開普渡,尤其近來鸞門應運,諸天聖佛仙神藉由  孔夫子所創立的鸞門儒宗神教之扶鸞儀式,經由正鸞生飛砂扶鸞,傳達諸天佛聖仙神親述的一貫道統心法,以期讓末法時期的眾生,人人皆能了知萬物一體的道理,並且都能藉由鸞門善書而了知三教同源,五教同宗,萬法歸一的真相。故而不論是出家修還是在家修,抑或是世界上的任何宗教法門,甚至在各行各業中,只要能明心見性,悟出道統心法並加以實踐之,則人人皆可成聖,成仙,成佛。)

※補註:

弘忍大師授之於惠能大師為東土六祖,有偈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又偈曰:「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生,頓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並示曰:「衣缽爭端,止汝勿傳。」故世傳六祖永不傳者,非不傳法也,不傳衣缽,以止爭端也。並曰:「以後天命歸於火宅,不必鐵守於釋門。」

六祖尋思,不傳釋門恐絕佛裔,罪有攸歸,不傳火宅又負師命,而違天命亦罪有攸歸,於是一傳之於懷讓(出家),以持釋門,至於興衰以聽天命,一傳之於孫敷仁(在家)以遵師命,而順天命(道脈由此分界),故七祖一代雙承道統也。

懷讓釋門人也,孫敷仁係曹溪白馬廟人,因六祖得道至曹溪,有同人嫉妒之,惡者欲謀之,追之至白馬廟前,見人犂田,請以犂深匿避之,其人如言,臥掩以土獲免,追者去遠,遂止其家,匝四歲,方以道傳之。後謠言蠭起,祖師逃隱於獵人中十五年。

將道統傳之孫敷仁,孫祖係白馬廟前犂土救之者也,蓋天意在收圓,非道在庶民而傳火宅不可。故早已安排孫祖犂土而得道統,此天意所在也。菩提達摩為東土之初祖,孫祖當稱為火宅之初祖也。

道統自此七代祖師而分枝葉,懷讓迭傳南嶽,至五宗,曰曹洞、臨濟、雲門、法眼、媯仰五家也,各擬律派偈訣,以為流傳之符印,今所傳之釋門,即此五家也。總之六祖止衣失信,非不傳道,而道自衰,故釋門得道者寥寥無幾矣。道傳火宅,釋衰儒起也。

(摘錄自 三會龍華普渡收圓演義)

※拱衡堂仙佛釋疑

叩  問:

在濟佛的《性理題釋——大道之沿革》中提到的白、馬二人為七祖,但《三會龍華普渡收圓演義》第四回中所說的七祖是孫敷仁,不知此間的邏輯關係為何?

聖  示:

在暗為孫祖,在明為白、馬二祖;此亦應運應機。

(摘錄自 拱衡堂仙佛釋疑)

天道之道統,既自無極而降傳於世,又天生聖人以弘道,是乃應運而降生者也。

(摘錄自 天道奧義)

天道之道統,流傳至於今日,道降於鸞門,藉神教以化人,飛鸞提醒人心向善,怎奈人類智慧,趨於科學之文明,棄天道真理於不修,逞奸詐險惡於橫行,致使世道更崩潰,人心更反常,造成浩劫頻臨,人民塗炭。上天有鑒於此,為挽救浩劫,乃大開普渡之門,聖、佛、仙、神頻頻下凡,闡教勸世渡眾,惟願修道者,虛心深造,自能達於天道之祕奧,忠恕之旨,而至於仁,得證聖成真。所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是以「道」在心中,一念之善,即天堂,一念之惡,即地獄之謂也。

(摘錄自 天道奧義)

然則,「道」是什麼?孔子曰:「吾道一以貫之」。這個「一」字是什麼?一即道,道先天地生,未有天地之前,已有道。萬有從「一」而來,最後又歸於「一」,由何處來?最後必返於何處?宇宙萬象看來是很複雜,實在很簡單。須知,「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凝,神得一以靈。」由此可知「一」即是道之可貴也。

孔子曰:「吾道一以貫之」。孔門弟子不知其意,來問曾子,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忠、恕二字,中心為忠,如心為恕。中心者,人心也。袪除私慾,復其光明之本體。如心者,從心也,即放心,放其心,以達於自然。萬化生於心,把握住心,這就是一貫之道也。誠意正心是修身的基本功夫,以正心為最重要。正心者,不動心也,心不動則大定,定中自可復性。如心者從心也,從心者,從心所欲。物我兩忘,達到自然境界。

由正心至從心,以說明養心的功夫,亦即一貫之道。用「心」以貫之,一貫者「心」也。心是萬化的樞機,宇宙的變化,都是由心而生的。心不是本體,只是變化的一種樞機,如能把握住這種樞機,也就是把握住變化。所以心是修道的重要課目。

(摘錄自 天道奧義)

宇宙有不生不滅之處,修道即追求這個大好去處,達到此處,才能解脫生、老、病、死,以及各種煩惱。修道對於人,有兩大目的。一、脫離生活上的一切煩惱。二、達到不生不滅的境界。

(摘錄自 天道奧義)

蓋,源起於頭,而所經之處,則為過程,而致於終結,則歸宗矣。道亦然,若求目的,只要方向無差,其經歷縱然不一,仍可達成其目的。

是故,道惟一理,正耳。惟守一正,則其求證方法,不離本旨,則無差矣。所謂:萬變不離宗者也。

(摘錄自 三曹成道捷徑史傳)

神仙之輪轉

元始天尊曰:

世間以行跡分五教,上界以德行為尊,神仙星宿之轉輪下世,以上天核示運數緣分,應命而生,有儒而轉佛道,更有佛道而轉儒者,而不純以五教分之,且非世間之謬論,更導致五教相互鄙薄,相互爭強,妄干天怒,即使有莫大功德,亦枉然矣。

(摘錄自 文衡聖帝功過律)

勇  筆:

數十年來,鸞門道場是深蒙 上天之恩典,因此,普化道務亦得大力推動。弟子斗膽叩問  主宰,這是天運之機嗎?

主  宰:

然也。賢生縱覽中國歷史,有時佛家應運,有時道家應運,有時儒家應運。綜此運數,是由諸天仙佛應其天機運數,倒裝下凡,傳佈法教。

勇  筆:

如此繁複之機數,又是從何下決斷?

主  宰:

太古老金仙,古佛們,在每元會中以推算天運定數而開演,即如賢生早期所開著之《瑤池聖誌》中,已有所披露。

(摘錄自 南天遊記)

逍遙自在與清靜無為的真諦

勇筆曰:

弟子所要請問的是,神仙已是法力無邊,而金仙該是已達仙界之最(即佛果)。況且天律也明定若非必要,絕不去打擾。可是為什麼我們所訪問的金仙們,都會為魔道之事而忙碌不休?如此豈非顯得仙家並無真正的逍遙自在,清靜無為了?

仙師曰:

逍遙自在,清靜無為是指超出凡間的一切困擾。因為,仙家已將精神昇華了,心靈惟道,道則無私;無私也就是逍遙自在,清靜無為了。

勇筆曰:

無為,難道不是無所欲為嗎?若果是,仙家的忙碌不休,豈非是有所欲為?

仙師曰:

行事若只求諸利己,則此可稱之為欲,若果所為利諸大眾,則是無為了,無為己之欲,這樣解釋你明白嗎?

勇筆曰:

有點明白,恩師的意思是說,人因有欲,所以才會產生困擾,而仙家已無欲,所以精神昇華,而達極樂之境。

仙師曰:

不錯,大道之行,無私也。道之所以為道,至正也。人之修道,求正耳。

勇筆曰:

這該只是指一般得道之仙家而言才是,如若金仙們,該已勘破一切障礙,而與大道並生。如此,又何須身體力行,懼魔為禍呢?

仙師曰:

此可分兩方面而言,一、仙家成道,必協助金闕掌理人間機運,蓋其得道而未與道融合,與道相輔相成。道至正無私,而人之情欲,卻未臻至化境,故仍須修金仙果位(佛果);而金仙果位得,則已將人靈之元神凝成胎,去蕪存菁,乃與天地同參,故可負起天地間正邪消長之重責大任。二、再者天地間魔道之滋長,乃循天運之環節中覓機茁壯,一般仙家,只得道而未深悟真詮,輔助大道天運之行,尚可勝任,若使其獨當一面,肩負全面制魔機宜,則恐力有不殆。故上天惟有借重金仙們之已成金剛不壞之體而壓制魔道。

勇筆曰:

那麼就是說,金仙們之所以忙碌,是因為要扺制魔道了。

仙師曰:

是的。如果魔道不存,則人世間根本不可能知道會有金仙們的存在。因為到了那個時候,根本就不用去勞駕,打擾祂們的清靜。換句話說,此也就是天界之所以要闡述天界中仍有此至高無上之金仙,亙古大羅天仙之存在,進而設法渡化天界眾仙盡證此先天正道,而共制魔道以維天地祥和。

勇筆曰:

原來如此。那麼,本書之著也是應天運而披露天機了。

仙師曰:

是的。天地萬物,生生不息,遍歷鉅細,無一不符天運之運數而生而滅,而動而靜。

(摘錄自  三曹成道捷徑史傳)     

神仙種類略分

元始天尊曰:

神仙之種類繁多,難以枚舉,大略分之:有住世神仙,及出世神仙二者。盡忠孝,敦人倫,功德存於世,此謂之住世神仙,然而住世神仙又因其功德大小之不同,種類亦多。出世神仙,略分:有煉度神仙、天仙、地仙、鬼仙、人仙。

以上所述之神仙,或千年、或五百年、或三百年、或百年、或五十年、或十年,天福享盡,尚需輪迴。神仙亦分有聖仙、金仙、化仙,此即是天仙以上者,玄之又玄,妙之又妙,同時,神仙又有神仙狀元、神仙進士、神仙秀才等之分,此皆以出世功德之大小高低而分者也。

(摘錄自  文衡聖帝功過律)

神職之蒞任

元始天尊曰:

自古聖賢皆由人修成正果而成聖、成仙、成佛、成神者,數以億計。上天除修成超出於六合之外之太乙金仙,及歛氣於三界,歷劫不壞者外,均憑其功果,分別敕命其神職。因世人敬神重道,寺廟林立,均有奉祀聖神仙佛,上天為護國佑民起見,乃派命修成正果之人,蒞位某廟某神之職,故有蒞任之稱,其實,其本駕除下界神外,均在上天。例如,世間奉祀  瑤池金母者,僅是其職位而已,亦是派命成道之人蒞任  瑤池金母之職位,其本駕  瑤池金母則位居無極逍遙自在。又例如,鸞堂到處林立,有奉祀  關聖帝君、三恩主或五恩主,亦是修成正果之人,奉旨蒞任濟世,如  關聖現任  玉皇大帝,統管諸天,日理萬機,豈能其本駕為關廟之主神哉。因世人未能了悟神職之蒞任,故特述以悟世人。

(摘錄自 文衡聖帝功過律)

天之概論

天有十三層天,由十三層天再分為三十六天,天外之天,謂之「無極」,天內之天,謂之「太極」,即「六合三界」也。

東、西、南、北雖各有天門,但僅「南天門」啟開,有路直通凡塵,諸聖、佛、仙、神均由「南天門」出入,其他三天門均被封閉,不與凡塵接觸。

東、西、南、北、中五天,均屬十三層天之內,「中天」有「凌霄寶殿」,即 玉皇大天尊之所居,上掌三十六天、三千世界;下握七十二地、四大部洲;掌轄諸聖、仙、神、佛、日、月、星辰、億萬生靈,乃宇宙最高之主宰。

「東天」乃 三官大帝之所居,主司考核諸真昇降,分錄善惡、劫厄、吉凶、存亡、錫福、延年等。

「南天」乃 通明首相──文衡聖帝之所居(文衡聖帝乃  關聖帝君,已於一百多年前禪登玉帝之職,今執掌南天玉闕者其聖諱為  文衡聖王),主司天上、人間之行政;總理各天之奏表;眾神派任、昇降;考察諸聖、仙、神、佛;稽查善惡、是非等。

「西天」乃佛地也,即 釋迦如來佛之所居,與世無爭,清淨之域也。

「北天」乃 紫微大帝之所居,其主司為鎮壓寰儀、消除劫厄等。

(摘錄自 天界傳真)

釋迦文佛  降

總之,無極天乃氣斂於三界,神超於六合之眾大羅金仙(與諸佛)之所居,難以細述。但,大羅金仙(與諸佛)亦有住於太極十三層天內者,蓋因各有負其職責之故也。

(摘錄自 天界傳真)

拱衡堂仙佛釋疑

叩  問:  

關聖帝君於死後昇天,至何時榮登南天玉闕之職銜?

聖  示:  

歸空當年即已受任;因  關皇本係大赤天宮之上聖下世。

叩  問: 

關聖帝君於何時禪登金闕凌霄寶殿玉帝之位? 

聖  示: 

於民國前之甲子年,即距今一百多年前就任第十八代玉帝號曰  玄靈高上帝。

叩  問: 

關聖昇天之後,於精進修行上師事於何位仙佛?

聖  示: 

昇天回歸大赤天宮並無師事何聖。

叩  問: 

信士在網路上看見一段資料,但不知道這段資料的正確與否。該資料的內容如下:「帝釋天,確切來說,不僅僅是佛教承認的神明,是印度婆羅門以及各種沙門都承認、尊奉的一位神靈。佛教的「帝釋天」是承襲自婆羅門教,這裡一定要注明是承襲,包括了繼承以及佛教的增釋兩部分,也就是說佛教借用『帝釋』的概念後,並加入了自己的觀點,主要是認為他具有長壽卻受困於生死、具有七情六欲,但作為佛教『護法』。但是依婆羅門的記載,祂是主管雷電與戰鬥、統領天界的天神。」

關於這段資料,信士有兩個疑問:
一、上述這段資料是否正確?或是有哪些觀念知識需要訂正以正視聽?
二、帝釋天的「帝釋」與道家所言的玉帝是否同一人?

聖  示: 

帝釋並非玉帝,此乃人為解釋,各以自心認知揣測;加上各教信仰之人再以訛傳訛。

叩  問: 

佛經中提到的欲界第二天忉利天與中天  玉皇的金闕凌霄寶殿是指同一處嗎?

聖  示: 

不同。

叩  問:

所謂的  懿旨和  玉旨其職權大小、頒佈程序、適用範圍是如何?

聖  示: 

懿旨為  老母專用,基本上  玉旨為大,但以尊母之概念,故  懿旨亦同具適用及職權。

叩  問: 

所謂  敕封一詞,是否只有中天  玉皇專用?又敕令一語則須何身份方可使用?

聖  示: 

敕封是  玉皇所專用,至於敕令則一般佛聖均可用。

叩  問: 

受佛願力護佑帶業往生淨土者,其功果是否尙未及受敕封果位?尚須修煉等待考核修證通過,方有敕封果位?

聖  示: 

然也。

叩  問: 

又西天各淨土之修行証道者(包括東、南、北、中各天),最後是否仍需要經過中天  玉帝敕封方屬有效?

聖  示:

當然。

(摘錄自 拱衡堂仙佛釋疑)

天界傳真綜合釋疑摘要整理

中天凌霄寶殿

天共有十三層,再分為三十六天。十三天外謂之無極天,乃神超於六合,歛氣於三界之古老金仙之所居,所謂無為也。天分為東西南北中,凌霄寶殿位於第十三層天之中央,故曰「中天」。並非有上中下之別也。天無二主,國無二君,此乃定理,是故,  玉皇大天尊上掌三十六天,三千世界,下轄七十二地,四大部洲,聖神仙佛,日月星辰,幽冥地獄,掌管萬靈,化育群生,為至上之獨尊。世人尚有未了悟者,認為  中天玉皇只管中天,此乃錯誤也。天上既無雙對日月,上天豈有兩位  玉皇之理乎?希世人,勿執迷而不悟焉。

「中天」乃諸天之中樞。「凌霄寶殿」位於中天之第十三層天,即「大羅天」也。第十二層天乃「朝覲之所」,由此可知,凌霄寶殿乃由第十二層天直通至第十三層天,其雄偉廣大,可想而知。殿外四圍,並有高及十仞之宮牆,總面積:縱橫六千里。門外,有康莊大道,四通八達,可通東、西、南、北天。中天第十三層天,滿佈卿雲,紫氣洋溢,金光萬道,環繞於高聳雲霄之「凌霄寶殿」。寶殿分為前、中、後三殿,由中天第十二層天之「朝儀殿」後,有雲階可直通十三層天之「凌霄寶殿前殿」,此雲階,共六萬階,每階相隔二尺,此乃第十二層天之「朝儀殿」至第十三層天之「凌霄寶殿前殿」之距離也。此凌霄寶殿之正中,高坐一位臥蠶眉,丹鳳眼,赤面長鬚,頭戴皇冠,身穿龍袍,威風凜凜之玉皇大天尊  玄靈高上帝,乃現任之天帝。兩側,鵠立侍臣,四周御林軍侍衛,乃天界最高之主宰也。

南天  

「南天」乃天界之咽喉,亦全天界之行政區域,由 通明首相──文衡聖帝(今為文衡聖王)所主宰。其行政中心──「南天玉闕」,設於南天第七層天,奉玉詔辦理三界十方一切行政,掌天、地、人之權,執萬教之柄。南天玉闕下轄八部、六府,各司其事。八部者:三才部、七政部、雷電部、風雨部、霜雪部、水火部、將帥部、監察部。六府者:行政府、仙籍府、神職府、普渡府、化育府、文書府。「普渡府」下,另設有二院,一曰:振文院。二曰:鸞務院。

南天行政府

「南天行政府」秉承 玉帝詔命,遵奉天律,施行一切政治,凡奉「凌霄寶殿」或「南天玉闕」之意旨,則由此府發交各部門執行。行政府總掌九六原靈之靈籍,凡降落凡塵或修成正果,回歸本位者,均一一由此府註冊,呈 聖帝批閱後(聖帝乃南天玉闕  文衡聖帝,即  關聖帝君也,今已禪登金闕十八代玉帝,聖諱  玄靈高上帝。今其職缺由南天主宰  文衡聖王接任),呈奏 玉帝。並管理「天曹、地曹、陰曹」三曹一切之行政。府者,位於南天第九層天。

南天仙籍府

在南天第十一層天,有一棟高尚幽雅之大府宅,聳立於卿雲祥霧之中,此即是「南天仙籍府」,專司記載仙籍,其所司職務,分別如下:

(一)凡世人,修成正果,登天後,經過各部門之審核,最後領到  三官大帝之文憑,再到此府報到,待此府驗明文憑後,呈上聖帝(今為  文衡聖王)批閱,轉奏 玉帝敕命其果位,列入仙班,發交「南天仙籍府」登記錄籍。

(二)凡諸天仙,如應劫運,必須下凡勸世渡眾,造功果,增進其仙根者,亦由此府造成名冊,呈上 聖帝(今為  文衡聖王)批閱後,轉奏 玉帝敕命其下凡轉世。 

(三)凡天仙,修至歷劫不壞,氣斂於三界,神超於六合者,亦由此府呈上聖帝(今為  文衡聖王)批閱,轉奏 玉帝,敕命為「太乙金仙」或「大羅天仙」(佛果)也。

南天神職府

「南天神職府」位於南天第四層天,一棟巍峨莊嚴之府宅,此乃「南天神職府」。專司天下神、佛職位之記載,其職掌事務,分別如下:

(一)凡世人,行善、忠孝為人、濟世佈施、造功立果者,死後入「聚善所」或「修佛院」,修業完畢,而有文憑,均須到此府報到,待此府驗明文憑後,呈奏 南天聖帝(今為  文衡聖王)批閱後,轉奏 玉帝敕命其神佛果位,再派任下凡各廟寺神、佛之職,享俎豆香煙。  

(二)凡天下蒞任神、佛之職有所調動,由此府將 監察天君所考察之業績,附呈 聖帝(今為  文衡聖王)批閱後,遵照批示,調動其職位。

(三)凡天下蒞任神、佛,其年限已到,而道果尚無進昇者,亦由此府造成奏本,呈上 聖帝(今為  文衡聖王)批閱,再轉奏 玉帝敕命其再轉世為人,重修道果。

南天普渡府

上天大開普渡之門,普渡三曹,上可渡「河漢星斗、氣天諸仙」成大羅。中可渡「人間生靈、芸芸蒼生」脫輪迴。下可渡「地府幽冥、餓鬼畜生」可超昇。「南天普渡府」乃專司辦理三曹普渡之事務,凡進修大道有成果者,均由此府一一造成其名冊,註明其道果,附呈 三官大帝之文憑,呈上 南天聖帝(今為  文衡聖王)閱核後,轉奏 玉帝敕命其果位。所以,不論聖、佛、仙、神,如歷劫有功果,進修大道,道果顯著者,此府均有詳細之記載。此府設於南天第五層天。凡世人,如有立志勤修大道,均由日夜遊神或各教門之監察神、佛呈報此府,編成號碼,視其進修程度,一一登記,集其進修資料。如有修道者,半途而廢,或經魔考,而退志者,則將其名冊刪除,則其道果難成,天堂路塞,地獄有門矣。

東天三官大帝

「東天」乃東方之天也,為  三官大帝之所居。「三官殿」位於第十三層天,三官殿下,分設十二府,各府分別位於各層天,各司其事。

(摘錄自 天界傳真)

混沌初開,玄黃分判,天地肇定後,五老之時又化天官、地官、水官三帝,以治理「天、地、水」三界,考核天人功過,而司眾生禍福。我為  上元天官,玄都元陽一品,居於紫微中宮,主宰眾生善惡籍,及諸仙升降之權,號曰:「上元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曾化生為堯帝。凡是天界諸真,各星宿等,道果有進步,或天地神祇,普化蒼生,救世扶危有功者,經由我審核後,轉呈  玉帝按功昇級。如天界諸真、天地神祇,有失職責,或犯過者,如查屬實,經我考核後,轉報  玉帝,勅命貶降。以上所指,乃是中下界神祇而言,若得道高真,進入無極界果位,不再輪迴者,則免受此管轄。再者人間成道之原靈,亦必經三官之考核,始成按功證果。凡人善惡,本處亦註籍在案,世人要求福遠禍,決定於善惡兩途。眾生如命運多乖,諸事不順,乃前世造業多端,今世如能在神前懺悔發願行善,天官可以賜福之。若有孝子發善願為父母求壽祈福,孝心感天,天官亦必降福予人。三官本為一體,憫人渡世心切,故以賜福、赦罪、解厄濟渡苦難者,若世人上體天心,下順人倫,則有求必應。

三官大帝世稱「三界公」,位次  玉帝之下,三曹案牘,必經三官核批,才轉呈  玉帝。世上修道證功得果者,須經三官考核,再分發各天修煉證果。

(摘錄自 天堂遊記)

西天

「西天」雖是極樂之地,稱之:「佛之所居」,但,西天之大,豈盡是佛之所居耶?蓋,佛雖居於西天,佛地乃西天之西也。西天之西乃一片清淨之地,色相皆空,無憂無為之所。

西天之西,十三層天均遍佈蓮花臺,四周祥雲瀰漫,香霧濛濛。其他各層天,則精舍林立,如「天佛院」、「修道院」,及各階院,菩薩果位與羅漢果位之「修真所」等等,均分別設置於各層天。佛本不染紅塵,與世無爭,一心修真,心抱慈悲,清口戒殺,勸人以慈悲為本,捨六欲,脫離人生苦海,早修佛性,可登極樂。西天佛地,既稱「極樂」,當有異於凡塵之繁華,是故,世人如欲修佛道者,非放棄一切俗緣,一心無二念,始得進修也。奈,世人均未知其中之奧,僅以「持齋唸佛」,就期望上西天,談何容易!

西天皈依所

西天第一層天,有精舍林立,此乃「西天皈依所」,專司天下皈依佛子之錄籍,一一編號,註明其姓名與皈依之日期,分別籍貫,僧尼、或在家修,是男是女,均造成表冊貳份,一分送到第二層天之「監修所」,以便監察其修行之經過。皈依所設主持一人,辦事僧侶三千名,此皆在世勤修佛理,得道成佛者調任之,而主辦其事各盡其職。

西天監修所

西天第二層天,設有「監修所」,主司天下各地皈依者之清修情形,每初一、十五日,由各地佛寺之主神所報之僧侶清修程度,及其善惡,一一監察,製成報表,或在家修之人,是否有遵守戒律,亦均由監修所監察。例如:凡人雖持齋而有心修道,但其六根不清淨,爭名好利,做事口是心非者,如此之人,雖曾皈依吾佛,在「皈依所」雖有其名,但監修所早已將其名加上紅字,此人已無法進道矣。

西天修道院

西天第三層天,設置「修道院」,專供第二層天之「監修所」轉報之天下勤修佛理,而已六根清淨,六欲無染之佛子,再編入修道院勤修佛道,視其在世所修之程度,而分別年限不等也。在修道院修完後,再分別分發修真「羅漢果位」或「菩薩果位」等等。因佛果難修,若非有堅定心志,不犯戒,而六根清淨,六欲無染之色相皆空者,均難入修道院也。凡人不知其中之奧,只以持齋唸佛,就希望上西天,實乃差之千里也。  

修道院乃專修「天道」之所,若在世之佛子,不能修成「人道」,則無望入修道院修「天道」也。

西天證道院

西天第四層天,設置「證道院」一所,專司證道事務,凡第三層天「修道院」所轉報之勤修佛果得道者,則由證道院證明其道果,呈報 佛尊鑒核,然後分別其果位。果位分為:

一、菩薩果位。       

二、羅漢果位。       

三、辟支佛果位。       

四、蒞任凡間佛寺之果位。  

凡分派為凡間蒞任佛寺之果位等等者,由此院將其報表一份送到「南天神職府」,呈奉 聖帝(今為南天玉闕主宰  文衡聖王)核准後,派到凡間各寺廟蒞任佛位,以便使其再造功果。功果有成者,再由南天調回西天極樂也。

西天天道院

在西天第五層天,有一座「天道院」,凡已修成「人道」,經過「修道院」、「證道院」證明其道果優秀者,可編入天道院再修「天道」。所以能得編入天道院者,均是道根深厚、道果有成之佛子,早已脫卻輪迴者也。凡經編入天道院者,皆已色相皆空、三華聚頂、五氣朝元,已成金剛不壞之體,可以逍遙於極樂之天也。在西方第六層天至十三層天,均是修成佛果,列入佛班,隨處可以坐在蓮花臺上,頭現金光之佛體。所以,凡世人,如果有志勤修佛果者,應先修「人道」,人道既成正果,就可進修「天道」,天道有成,則佛果可得也。

紫竹林

西天第十二層天之南方,有「南海紫竹林」,一片幽雅清淨之紫竹林中,坐著一位白衣大士,此乃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之 觀世音菩薩也。  

其身邊侍立「善財」、「龍女」,兩邊列立「十八羅漢」與「十二圓覺」,又有左立,手持降魔杵之白面「韋馱」,與右立,手持月斧之紅面「護法」。

凡間之觀音寺,竟有雕塑 護法尊者之金身,而誤雕紅面,手持青龍刀,以 關聖帝君充為  護法尊者,此乃世傳之錯誤,實有冒犯 聖尊之處,希世人勿以訛傳訛,致使蒞任 觀世音之神佛侷促不安也。

西天雷音寺

西天第十三層天,有一所大精舍,以雲木建築而成,幽雅而清靜,一塵不染。四周,遍植菩提樹。其正門樑上,懸一匾,書曰:「西天雷音寺」五大字。兩邊,有對聯曰:  

西天懸慧日,光昭佛子修三寶。  

苦海駕慈航,普渡眾生脫六塵。  

此寺乃 釋迦文佛掌教之所,每逢朔、望日,由寅時起至巳時止,為宣教時間,西天各層天所有佛眾,均聚集此寺,恭聆教理。西天各層天均有大精舍, 阿彌陀佛則住在西天第十三層天之正中。

總之,西天之天,盡是極樂世界,各層天均有成佛、成道之佛、聖居住,逍遙自在,難以枚舉。但,天界均是極樂之天堂,不止限於西天也,因凡人未能了悟,僅知西方是極樂世界,而一味只知持齋唸佛,而不知修身養性,「人道」未修而期望上西方,其見解實有犯及錯誤也。  

所以,凡修佛道者,應速予悔悟,認真勤修佛理,持齋戒殺,勤修「人道」,多行善事,倘若無常一到,圓寂之時,自有接引西方。

北極紫微宮

北天謂之「玄天」,乃 北極紫微上帝之所居,位於第十二層天,各層天均有仙真居住, 北極紫微玄天上帝(非北極玄天上帝,為不同神聖)居於第十二層天「紫微宮」(非天官大帝所居之紫微宮)。

北斗宮

「北斗宮」位於北天第十層之北方,乃 北斗星君之所居,所謂:「南斗註生,北斗註死」者也。

人間之生死,均由 南斗與北斗星君註冊,天下眾蒼生如其大限已到,則 北斗星君在其冊上,用朱筆劃去其姓名,則被劃去之人已回生無術矣。由 北斗星君將其劃去之姓名,通知地府,則勾魂使者將其魂勾到地府,分別善惡:善者、超升;惡者、墜落地獄也。 北斗星君之註死冊上,尚有一種特殊情形,乃在其註死冊所列之姓名上,另有用朱筆,註明延壽幾年者,此乃已得 三官大帝核准延壽者也。

東嶽宮

「東嶽宮」位於北天第九層天之東方, 東嶽大帝之所居。 東嶽大帝乃五嶽之首,專司天下賞善、罰惡之權,凡天下眾生之善惡,東嶽宮均有詳細之記載,有案可稽。其案卷,分為二份,一份送至地府賞善、罰惡二司,以作賞善、罰惡之資料。

南斗宮

「南斗宮」位於北天第十層天之南方,乃 南斗星君之所居,主司原靈之註生,凡眾原靈,如有奉命轉世, 南斗星君在其冊上,註明其轉世之文憑號碼,及其轉世後之姓名,何年、何月、何日、何時出生於某地、某家,為男為女、應享陽壽多少?均有詳細之記載。  

倘其轉世後,在生昧其善性,而一味作惡,危及社會人群,由各日夜遊神呈奏上蒼,削減其陽壽者, 南斗星君接到諭命後,即在其姓名之下,刪改其陽壽也。  

若其轉世後,善性不昧,行善積德,立功彙果,或其子孫代其造功,虔求上蒼添其壽數者, 南斗星君一旦接到諭命後,即在其姓名之下,添其壽算延年也。  

所以,世人若要求多享陽壽者,就應多行善積德,多立功果,則可益壽延年也。

北辰宮

「北辰宮」位於北天第十層天,宮殿巍峨,光輝燦爛,卿雲環繞,瑞氣呈祥,此乃 北辰五大星君之所居,主宰各星宿,天運無窮,三光迭耀,僅北辰不移其所,故謂之:「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之謂也。 

北辰五大星君者:

一、北辰。

二、中宮。

三、天樞。

四、天極。

五、極星等之五大星君也。

總之,北天除各星君居住外,各層天亦均有天仙所居之仙境,迥非凡塵,難以細述,所謂「世外桃源」亦難以比擬也。如此極樂天堂,如非世人早有善覺,立地修真,返璞還原,則難以登上極樂之天堂也。願世人,善修本性,則成仙、成佛不難。上天各層天,滿有逍遙自在之宮殿樓閣,專待有善德之人復歸本位,以享極樂也。

總之,無極天乃氣斂於三界,神超於六合之眾大羅金仙(與諸佛)之所居,難以細述。但,大羅金仙(與諸佛)亦有住於太極十三層天內者,蓋因各有負其職責之故也。

(摘錄自 天界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