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用俱備,性命雙修
南無無量壽佛(阿彌陀佛) 講道鐘警明!
夫道者,覺路也。使人人歸於覺路,乃引迷入悟,而修出迷途也。然必由淺入深,道本無為,而法可作,則是道為體,法為用,體用俱備,性命雙修,循序漸進,未有不能,入於佛境之奧妙也。吾佛開教以來,只與人結緣,不與外道結冤,無論在家之人,或出家之眾,須要學忍辱慈悲,誠心精進,持戒尊嚴,宜要四相皆空,一塵不染身心,如此何有仇之可結乎!
當初 釋迦佛,生平不與人計較,有廣大慈悲,且十分涵養,雖被歌利王,割截身體,節節分開,其時歌利王問佛,有怨恨心否?佛說並無怨恨之心,反而對歌利王說,若成道之後,決定對你先渡,有此慈悲之忍辱,方能證位大雄,得涅槃,大覺金仙(佛)之極果,永不生不滅,皆由能忍辱仁柔,以得六神通俱足,則無所不知之事也。故佛門以空說法,能空諸一切幻境,無人無我,無聲無臭,既然無人我之見,有何怨恨之心,可出現哉。
須知 釋迦佛,在雪山苦行,不貪生,不怕死,若貪生怕死者,非大丈夫之所為也。 釋迦佛,自己認識,幼年出家學道,不比中年之人,有化了氣質之性,事物能看透,故自己深加琢磨,幸遇佛之根基深固,屢次受其父王怒責,又受種種刺激,佛並無半點怨恨,或退道之心,所以希望世人,須知佛之苦行,又成道以後,對渡世之慈悲苦心,講經說法許多年,所留經書亦不少,所以世上之修道者,免踏入黑暗之路,亦是佛之德庇也。
觀看世上之修真學道者,意義不明徹,亦不加究讀,致邪正真假難明,一旦入於偏門,每多碌碌,以度過一生,到老來亦無所成就,實可嘆可悲也。吾佛今次登堂,是婆心渡世意切,苦口講玄機,望使人人,同歸正等正覺之路也。
故自將在世所學之法,盡述予諸善男信女,效用可修,以了俗緣,而同登道岸,雖其言平淡通俗,但其理實現精微,須勇猛精進,採取真材實料,依皈教法修造,完成本性明朗,安身築基立命,超出世外,作一個逍遙自在菩薩。
修真學道,若能視性命,為一大事,看破塵緣,將情境一刀兩斷,萬有皆空,急於脫塵離俗,世人若不尋個出頭路徑,終日爭名奪利,貪妻愛子,至壽終,無常一到,萬事皆空矣。至此死期臨頭,何是我之財物,何是我之妻子,己經無半項是自己之物,只有善惡二字,可隨身帶去。
所以世人,觀看世上,所有萬物皆是真,於吾視之,如浮雲朝露,亦如夢幻泡影或風前燈,雖然三期修法,學道應在火宅(民間百姓),而心須能無塵俗之念,妻為朋,子為伴,千魔百障,順其自然,生死存亡,苦樂富貧,任憑天斷,立大丈夫之品行,抱古聖賢仙佛之志念,用此一點真氣,時時使其上昇,念念皆仁,如此即真向道,何懼而憂道之不顯明哉。
道者,自無而生有,乃自然而然之法也。故吾佛叮嚀,初進道之人,切莫生愚想,未曾學道,即欲望成道,未曾學佛守戒,即欲望作佛,只生妄想千端,巧詐百計,名雖修道,四相未忘,五蘊不空。
五蘊者,色受想行識也。蘊者,積集之義,因世人由色受想行識等之五法,積集而成身,故謂五蘊也。
「解」
一、色蘊
色謂有形物質,即眼耳鼻舌身意之諸根,愛受染者色也。
二、受蘊
謂眼耳舌鼻身意之六識,而領受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之作用也。
三、想蘊
謂意識應於六塵而起,思想之作用也。
四、行蘊
行者,造作之義,謂意識思想諸塵,造作善惡諸行之作用也。
五、識蘊
謂了別之義,對境而知分別各事物之心識。舉例:電氣,能電死人,火能燒死人,米榖可食,能活世人,水亦能生活人,能知事物之相質,即謂識也。
學道之人,若五蘊不空,四相不忘,雖然外貌儼然衣冠,看來如真修之狀態,其實內心幾同禽獸,名利之心不改,是非之心常存,奢華為念,而浪費無程度,只恐衣服,或飲食不及人,不應當得之財物,而望僥倖可獲得,常望所思所為,貪求事物皆能如願,若逢不如意之事,則發生怒氣,又多瞋恚,或貪安閑,不願努力,此種出家之人,是借道靠佛為名,其實行為,只望能安頓其身也。
如此之人,雖說學道,可惜心意未純,只借用假名字為道,心都不在道,依此看來,何不及早還俗歸家,染苦為樂,何必久住玄門(空門),靠道借佛營生,造下無邊罪過哉。故此種之人,不但今生,不能超拔自身,而來世亦決定墜落深淵矣。且今生之福果未得,來世之罪孽早種,為此吾佛奉勸學道之人,不論在家出家,當要自己省思之也。
道者,以誠而入,以柔而用,以信而修,道心即堅固,觀古及今,學道如牛毛,成道如兔角,多是不誠心,無真意體會,故少成仙佛之果也。
若看學道之人,心中大概,多有欲望,能早日成仙作佛,以逍遙自在之念,此欲字一字,人人本有,人若無欲,心志不高,況且此欲意,若欲得好者,陽氣時時上昇,若欲不好者,心暗如黑雲,蔽在日月矣。所謂好者,謂之正氣也,正氣者陽也,即道心也。心暗者濁氣也,人心也。
學者若用人心,以求真道,真道定不可得,若用道心,以求真道,真道則現在目前矣。所謂人心者,即迷昧貪求之心也。道心者,即天良慈悲發現之心。所以修學之人,若用慈悲,無雜念之心,以求大道者,真道不求而自得也。
修煉內功,最重要者,乃在卻病,要卻之病,並非只卻風、寒、熱、濕、燥、火之六氣病也。亦須要卻去貪慾、瞋恚、愚癡、邪見、偏愛、偏惡、驕慢、狐疑、嫉妒、執拗之十毒病也。此十毒病,若能卻去清淨,百病就不發生,可以延年益壽,可以成仙作佛,為聖為賢。
須知此十毒之病,若不能卻去,任其如何學道修煉,或得氣血壯旺,可以抵抗六氣,免被外感染病,亦決定不能成道也。若能卻去十毒之病,雖是外功內果未足,致而大道未得全成,不能超生了死,亦可做世上之模範者,亦能享受幸福之生活也。
(摘錄自 道鐘警明)
順解十毒病之大意
貪慾者
只欲貪色、聲、香、味、觸、法之六慾,以滿足私己之偏心,乃用不合道理之法,而強奪詐取也。
瞋恚者
逢不合心意之事,即發出無明火,而怨上恨下,或言語半句不說,雖要說話,但其言語,一言如千斤之重,所出口皆是惡聲音,或亂喝罵,以用圓眼睜眼怒視人也。
愚癡者
不知亦不識,乃無聰明呆教之徒,不但不聽人教,反用惡脾氣壓倒人,其實事理不能通達也。
邪見者
不正之見解,乃應該做之事項,亦不願窮究真理出現,只一味抱自己之心,所思之意,而言行動作,實不能符合公眾之道理也。
偏愛者
只能愛護一方面,如對自己所親近者,則用私偏心,而特別愛惜保護,雖有差錯過失,亦不甘責備,若對自己之丈夫妻子,或徒眾,亦是同一論也。
偏惡者
即對自己所厭恨之人,用私偏心對待,雖然其人有善點,不但不表揚稱讚,反而用無理之責備,只望他人順其意見,總不辨明善惡是非,家人、外眾,亦同一論也。
驕慢者
乃自誇才能,則看人不起,又自尊自高,亦不服人,亦不受人勸解教示,諫諍(以直言糾正過錯)也。
狐疑者
心性不穩定,時常多疑他人,欲侵害自己,乃不該疑而疑也。
嫉妒者
常抱不平念頭,若看他人有錢財,有才能,有勢力,或受人尊敬,或做事業順利成功,則起妒恨之心也。
執拗者
若不至急改過,決定無藥可治此症矣,因此種之人,不認自己之偏差,只要固執到心底,亦不聽他人勸解、諫諍、教示也。
觀看世上之人,無帶此十毒病者少數,今幸逢有病,亦有藥可治療,願世人切要拿去治療,免致愈染愈重,若過重恐真仙古佛,亦難治療也。
須知 孔聖所說大學「格物」二字,亦是教人須先格除心腹臟腑中,所有邪毒污穢,乃此十毒病之原因,須先治療能癒,使心中腹內,常能清潔,然後窮究物理,方能貫通。要知格物之法,乃將自心時時反觀,如明鏡時時拂拭,不使其惹染塵埃,此即格、致、誠、正,乃治療十毒病,最好方法也。
然必先除清,酒、色、財、氣,去其外感,後絕十毒病,去其內傷,此病若再治好,病根自斷,病體自癒,然後大道可修,長生可得,身體既能健康,就是世上之活神仙。豈可說待死後,方能為仙為佛乎!若有道德之人就是仙佛,作惡之人,即是鬼魔,在生或死同一論說也。
觀看世人,大多數,對大道無緣,雖然不欲煉大道,亦須種人生之善因,男守三綱五常,女遵三從四德,以為人道之根本,若得根深蒂固,欲望大道成功,則無難也。
世人在歷劫,所造來之善惡,善有善根,惡有惡根,所以根緣之淺薄深厚,皆有註定,名雖註定,亦要由心而定,只在願修不願修之差別而已,天下無難事,只怕心不堅,所有千萬事,總是由心造,故心須能堅,學佛始能成功也。須知有道德之人,頭上常現出紫氣上昇,天魔就不敢侵,學者若無雜想,哪有心魔之所生也。
又行善之人,其頭上有白氣之發現,天魔時時來考驗,因此善行之階段,尚未入道(還在有為、有貪執)之範圍,故心意未純,恐再有生出妄想,而被心魔擾亂,總要抱精進之志,天魔、心魔自消,切莫有生出退志,若如此定被魔之侵也。再有作惡之人,其頭上有黑氣沖出,此黑氣邪魔最喜親近,此三項氣,原由心所造之善惡,而顯露紫、白、黑之氣也。
學道起初,雖發心宣誓,皈依三寶,以守五戒,亦須要謹遵,師尊之法言法訓,常要慈心下氣,恭敬一切大眾,不可使性縱情,依心所欲亂作,或妄念千般,自損真氣,更宜捨己從人,以身作則,最忌傷生害命。勿謂吾不如人,即起嫉妒之心,而欺賢壓智,休謂他人不及吾,便生輕慢之意,而不尊敬上下,莫抱好勝心,只歡喜事事勝過他人,則生欺凌侮辱心,休起愩高念,而驕傲看不起道伴或朋友,須能反思,吾不如他,是自己修積未到,又他人不及吾,是其時運未來,所以學道,不分大小尊卑之別,亦不論富貴貧賤智愚,男女老幼,皆用平等心,以化渡修學。
須要看有道德者,尊為大,不可自作聰明,反被聰明所誤,可見古今,許多聰明,反誤自身,看天下之事,只有學而知之,若全無學,只生而知者,能有幾人乎。故好學者,必定事事成功,即如金如玉之可貴,若不好學,而放蕩者,半項不成,就如草茅之不貴也。
雖有金銀財寶,亦不為貴,貴在仁義道德,身為天子無道,亦不為貴,若乞丐成道,就不為賤,切莫看富貴,而動其心,逢貧賤之時,則移其志,能視自身,為已經死之人,實學死中得活,以無生無死也。所以若無結生之因,就無死之緣,有因後結果也。
修行之人,原是不求安,亦不求飽,只要大道真理,能得明徹,便可以了道,豈不知君子之人,謀道不謀食,能拋棄三心,而不存過去心,亦無有現在心,又不起未來心,若看小人之修持,只望謀食,而不謀道,三心常存,即永失真道矣。
須知歷來之聖賢仙佛,都在心意上用功夫,而能忍耐以修成者,所以心正而身自正,所行之事亦正矣。心若邪,而身定亦邪,所行之事亦邪矣。故修學之人,必先正其心,然後以誠其意,若心不正,而意亦不誠,意若不誠,妄念百端,則離道遠矣。
既有經過就知,此妄念一起,心神則遷移,神若遷移,心則無主,六賊順此而擾亂心田,逢此之時,若知再收復尚妙,若不知用道心,收復制止者,就失真道矣。可惜哉。所以修學之人,大道成功,亦是心意助成,失敗亦是心意所累也。
當知學道之人,魔障極強大,無學無魔,愈深學魔愈高矣!所以煉靜到中途之時,遇功夫之進退,令人生出懶惰之心,或因被食慾睡慾之阻,以退道者不少,要管教他人,雖是容易,實說自己要管制自己,有難中加難也。道心若無堅固,諸魔順其心亂之機會,而入心竅,或生於身中,若生於心者,即名利情愛,是非人我,得失之因素,且生於身者,乃疾病饑寒苦樂,反復得意之關頭也。此兩者,未能解脫,定枉將歷年之功夫,以盡放棄,所以修學之人,若不能將魔關,一切斬開,總難高上天階也。學道之人,若受不得苦,苦根不能盡,智慧就難開矣。
今願修學之眾生,當於苦處求真功夫,能受一番苦驗,即退一番魔障,若受過十分之苦驗,即魔氣全消矣。
須知吾佛之心,執一不二,不在受苦途中,而移其心志,若起一妄念,正是著魔,終身被迷矣。故修道之人,總要看生死二字,如虛空之有無,亦不可一定貪生,又不可一定求死,生亦由天,死亦由天,不可固執於有,亦不可沉迷於無,能知如此省思者,魔則不侵身,心自靜也。
雖為修學之人,亦有真心修煉者,亦有圖名買譽者,亦有偷生逃避者,多半談有談無,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癡心妄想不停,都是此幻氣未消之故,致著魔也。今盼望修學之人,切莫為名為利,而誤大道也。
講到此處,已不少也。諸有緣善男信女等,若讀到此章,看此複雜之長文,必定討厭,即放棄不讀誦,切要忍耐一分,從頭至尾,看讀清楚,而後則知吾佛在世,苦修成道之法,方可做學道之常識也。
再講靜坐之法有三種,乃普通坐法、單盤坐法、雙盤坐法,總之理有定理,法無定法,由人隨便不拘束,不阻礙心神之不安寧,能隨時入靜就好,何法都可以用。坐在蒲團上,用鼻吐出腹中濁氣,約量幾回,至腹中爽快,身中覺暫靜,將舌搭天橋(即舌抵上顎),眼要露一線之光,即半閉半開,平視迴光返照玄關(兩眼之間),亦要兼守丹田,防止濁氣之不上昇。
靜中切忌,埋頭昏沉之魔病,靜中知覺身正,則前任脈,後督脈自通,呼吸要微細,緩慢而長,不可粗急而淺短,在玄關、丹田之間,則血氣自順,元氣自固,七情不肆,則不隨便受染六塵,百病不治而自消。每日子午卯酉(子時,凌晨十一到一點,午時,中午十一到一點,卯時,早上五到七點,酉時,晚上五到七點),是天地轉陽氣時候,所以依照四時而坐,即容易得靜,順手而得法。
在靜坐之時,要絕雜念思慮,用真意隨呼吸,一往一來,一上一下,覺有透丹田、玄關之間,勿遲勿速,任其自然,覺得口鼻之氣似無,由其自如。
須知在靜中之境界,多般皆是陰魔之變化,切不可初學坐工,即妄想作仙佛,若有妄想之念頭,被那天魔心魔陰神看透心事,即在靜中變草野,做蓬萊仙境,設出龍華,變假老母假佛假仙,來引上瑤池,見 老母娘,此妄想,終致落空,無道可得也。
吾佛當初在世,靜到若亡若存之時,有猛虎張牙舞爪,大蛇現身,遇此境來,吾全然抱死,而不在意也。又遇到杳杳冥冥,即入無我之境,另一境界,亦不起來相視也。知有人送金銀財寶來,吾亦不在意也。昏迷之間,見美貌女子,亦不理會她,存正念,而不改其志。
又遇道未圓,正在靜中,有天神帶玉詔來開讀,說要接吾上天臺,封果位,化來一隻白鶴,令吾坐上,生出種種虛幻,欲敗吾真道,受此許多,奇奇怪怪之事來,若不是念頭抱得穩,其時若有毫釐之差,即失之千里矣。學道若能煉到諸般景象,入眼皆空者,已經得真靜也。
所謂靜坐,佛曰萬法歸一,乃不為境遇阻其懷,而亂道心,亦不為名利擾其衷,而失真意。早晚修持,朝夕不離,將俗心變為道心,以凡骨煉成佛體,色相皆空,萬緣不染,然後自不執人我,亦不著形相,若落於人我眾生壽者,則生著相之心,此皆非靜坐之道。大道本來無形無相,學道若用有形有相者,已入歧途矣。
故坐功之人,心要能空寂,空無所空,自得真空。然後大觀自在,其時真種(元精逆行)由尾閭關經夾脊關、玉枕關,直上玄關(將元精化為元炁再化為元神),久久煆煉,自成舍利,透出泥丸宮(脫殼飛升入虛空),即現吾光明本性矣。(即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也。)
若年輕學道,慾盛亦要調制,謹慎保持,雖有虔誠靜坐,久而全無發現進步,反而消漏者,此必有虧德缺功之事,必要懺悔,加添從善,修功補過,方得容易精進也。
亦有修道者,非但信心不能堅固,而有犯速成弊病,明知功夫未到,便思證果,如此豈不是妄想乎。
吾佛,深願下界蒼生,既能聞此妙道,須要腳踏實地,樂道修真,若得真靜,美女當前亦不知,又有堅志,雖是患難,刀槍臨頭亦不怕,一心煉道,以求大功成就也。
然學道者所知,若魔障之關打不破,必無道可學也。須知在家者,有妻子之情愛所牽纏,在外者,有名利之競爭,色慾之所染,所以修煉大道之人,須將一切俗緣看淡,不為假境,受物質之蔽害,隨遇而安,順事而接應,身在紅塵之中,而心超出紅塵之外,能如此之人,方有道之可成就也。
以上所講之言,信不信,總由爾世人,若能信,則不負吾佛之婆心切切,若不信,終不能了道上昇。故昇降二字,乃天堂地獄之路,由爾世人,自作自為之,莫說吾佛之無惻隱,無慈悲也。若能依此淺言而修持,完成三千功果(三千外功,即外行善),八百行滿(八百內果,即內修心),應赴紫府玉京之選,以成菩薩,再加幫助收圓渡世,就成佛之果位。永受紫府標名姓,用心苦志修行,得道成真,參拜 瑤池老母,同赴龍華,賜爾吃一顆蟠桃,壽增千年,不老長生,一旦果就,人間天上,永流芳名。
今願諸有緣後學,須勤習妙玄,既然入寶山,不可空手還,今能入此寶山,轉生最高貴之人身,若再不知修,就是空手還,今世不渡自身,更待何世渡此身否。若能學吾能忍受人間無限苦,定做天上,逍遙自在,無量壽佛,豈不美哉,須知 無量壽佛,就是大道成就,萬年不滅長生,亦名 無量光佛。乃煆煉金剛真性,現出舍利寶華,由六神通俱足,而常現光明,救渡眾生,離苦得樂,亦是 阿彌陀佛另稱之佛號也。
(摘錄自 道鐘警明)
西方拜會阿彌陀佛
濟公活佛 降
詩 曰:
無塵落得一身輕,靜土勤培方寸耕。
果滿功德歸極樂,天邊海角任遊行。
濟佛曰:
處處可聞學佛修道者,到底學佛修道是怎麼一回事呢?依老衲看來並沒有 什麼,「問心!問心!」而已,心如能「無愧」,我看接近佛不遠了。
(略)
濟佛曰:
今日我將帶賢徒楊生遊西方極樂世界,拜會 阿彌陀佛。
楊生曰:
前面有一大殿,是否為 佛尊居處?
濟佛曰:
是也!前面為「彌陀殿」,我們前去參禮。
楊生曰:
遵命!進入殿內,中央坐著一位法相莊嚴的 佛尊,滿身毫光,令人起敬。弟子楊生參禮 佛尊,今日有緣隨恩師來到極樂聖境,參禮 阿彌陀佛,請 佛尊指示佛法。
阿彌陀佛曰:
善哉!人唸「阿彌陀佛」,我卻唸「眾生是佛」,眾生輪迴六道,身受苦痛,故我發四十八宏願,造就極樂世界,於此化一淨土,教人一心唸佛修道,念念不忘我佛,我當接引來此。但若凡業未淨,唸佛不能專心,佛自散形,縱有慈悲之手,力弱無法相渡。故希眾生學修佛法,首必淨業了塵,自造淨土,否則難以有成。今日喜見凡界楊善生入我彌陀淨土法門,特示數語,資作參悟,你有何疑問,盡可說之,我自相答。
楊生曰:
感謝 佛尊賜我機會。叩問 佛尊,剛才您說:「世人皆唸阿彌陀佛,我卻一心唸眾生是佛。」我覺得真有意思,請 佛尊解釋其意如何?
佛尊曰:
善哉!你果然有智慧,眾生日夜唸阿彌陀佛,望我渡他上極樂世界;我日夜唸眾生是佛,希望眾生與我不二,若能體會我意,將塵世化為淨土,娑婆世界即成極樂國,我亦想到人間淨土逍遙自在一番!
楊生曰:
佛尊所言有妙意,若人間化為極樂,您想投胎下凡嗎?
佛尊曰:
只要人間與此地相同,我願意下凡。
楊生曰:
眾生都想超昇極樂世界,是否為顛倒之想法呢?
佛尊曰:
因世人業障深重,痛苦煩惱不絕,故苦業牽絆,極想脫苦得樂,祈望我佛加渡,以求解脫諸苦,如此叫「覺悟、回頭」,若認苦作樂,執幻為真,才是「顛倒」。
楊生曰:
既是如此,要如何才能仗佛引渡出苦?
佛尊曰:
唯有「唸佛、學佛」一途!
楊生曰:
這麼簡單嗎?
佛尊曰:
「一聲阿彌陀,便到極樂國。」「學佛學得像,與佛無兩樣。」
楊生曰:
佛尊說得甚妙,願再開示明白些!
(摘錄自 天堂遊記)
唸佛與淨土法門真義
佛尊曰:
唸佛初由「唸唸不忘」,終至「唸過即忘」。由唸「阿彌陀佛」,唸至「自性真佛」,自(久)唸成佛,先自唸為佛,久唸(煉)成真,日後世人自然唸你為佛。一心不亂,一言不差,與阿彌陀佛心心相映,故云:「一聲阿彌陀,便到極樂國。」既認自身是佛,了悟心性,一唸佛則佛現於前,一舉足則腳踏淨土,眾生業重,煩惱多端,出聲唸佛,吐出苦氣,減輕苦業,是為唸佛妙處。佛有戒律、規範、行儀,若能一一學成,並無二樣,自證涅槃,成正等正覺。
楊生曰:
唸佛如吐「苦氣」,用以減輕苦業,是一帖心靈治療妙藥,未知眾生唸佛時,您的感覺如何?
佛尊曰:
眾生拜禱皈依唸佛,以解脫俗念擾心,不起妄念,露現佛心,此時我心可與唸我者相通,三世業主,聞佛名號,恭敬禮拜,我佛即予渡化。故虔誠唸佛可以消災解業,淨化心性,眾生唸佛時,空谷傳音,我耳如響,佛心感動,定來相助。
楊生曰:
曾聞唸佛可以帶業往生極樂世界,是否有此事呢?
佛尊曰:
帶業往生,非指免去一切罪業。凡一心唸佛,任何環境之下,不退道心,可以上進極樂世界,再加修煉,以待業淨,化生淨土。業障不去,如幔遮門,不見光明,我以佛光普照,令其身潔心明,一切惡業頓消,以入佛地。此地還有許多修道院(七寶池)消業所,專為帶業者提供修煉之用。帶業往生者,係指未唸佛前所造之業,皈依佛門之後,一心唸佛懺悔前業,我感其誠,自會相渡。若僅唸佛,再造諸惡業,不知懺悔,所唸佛號如雲山阻隔,喪失其真,故無法帶業往生淨土。
所以修淨土法門者,一是口淨、心淨、身淨,則淨土近,還要積善修德,切勿口佛心無佛,須心服(佛)口服(佛)沒話講。我因觀末法眾生,沉迷五蘊,輪迴六道,加之天運變遷,時代日新,物質興盛,奢華無忌,四十八宏願不能了。為普渡眾生,特開方便法門,勸人一心唸佛,簡易佛法,修行捷徑,眾生若還不知修持,恐一失人身,萬劫不復。佛本至公,雖開方便之門,若口唸彌陀,心如蛇蠍,佛亦不敢近前引渡,非佛不慈,實因自己遠佛。但願世人從今起踏上淨土(法門),則塵業自有落盡一日,萬勿自棄,毁滅靈根。
楊生曰:
佛尊慈悲開方便法門,不少老弱婦孺手提唸珠,聲聲唸佛,虔誠之情,令人崇敬,據弟子感覺,唸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應當有更微妙意義,祈 佛尊再予開示?
佛尊曰:
佛無妄言,唸佛可以超昇。何以能超昇極樂?蓋唸佛可以摒去雜念,讓心靈安靜,所行不背道違規,人在造惡作孽時,口中已忘「阿彌陀佛」,所以如能日夜「阿彌陀佛」唸在口中,口唸心想,久之,心口如一,佛性顯露,斷惡根,萌道芽,淨土長出菩提樹。唸佛可令心神忘記痛苦煩惱,產生禪定作用,故「淨」即「定」,定能生慧見佛,精神歡喜,心靈有所寄託。唸佛時心中產生寧靜安和之氣,可以調和暴戾不正行為、消弭陰暗念頭,還可讓陰靈得到解救。唸佛正如世間人播放輕鬆音樂,可令聽者心曠神怡,忘記一切煩惱掛罣,痛苦與不安。故勤修道者、病患者、心神不安者,當勤唸佛號,定有妙驗,助其離苦得樂。
楊生曰:
佛尊所說甚是,唸佛、想佛、知佛、見佛、是佛,念念在茲,不忘佛訓,定能成佛。請問 佛尊,西方極樂世界妙境如此美好,是否可向眾生介紹呢?
佛尊曰:
此地非凡,清淨莊嚴殊勝微妙,樓閣階段七寶所成,眾妙珍異清雅香潔,寶池德水蕩除心垢,天樂常作不鼓自鳴,不寒不暑調和適宜,衣服飲食應念即至,珍奇化禽出和雅音,演說苦空無常無我,微風吹動寶樹羅網,悉演無量微妙法音,六根清淨無諸煩惱,塵勞垢習自然不起,智慧增進深達實相,神通自在壽命無量,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願帶楊善生參觀勝境。
楊生曰:
感謝 佛尊提擕,世人常想登極樂世界,今天有緣來此,當一睹風光,才不虛此行。
佛尊曰:
西方極樂,人所嚮往,絕妙景色,異於凡間。楊善生隨我行吧!
楊生曰:
願隨 佛尊行走。……前面有一個廣大池塘,裡面長滿了各色的蓮花,美觀動人,池邊嵌立一牌曰:「七寶池」,金碧輝煌。
佛尊曰:
此為「七寶池」,池中是「八功德水」,池底全是金沙鋪地,此水為「活水」,妙用無窮。
楊生曰:
為什麼叫「八功德水」,妙用在那裡呢?
佛尊曰:
「活水」又稱「佛水」、「八功德水」,水性變化無窮。人要往生淨土,必經八功德水之沐浴、飲用,才能清淨;世人若能學此八功德,定能往生淨土,且不必再經此八功德水之提煉。
八功德水
一、澄淨
人之心境要澄清潔淨,無有沖擊污穢。
二、清冷
人心要清淨涼冷,無有昏濁煩燥之氣。
三、甘美
人心要甘甜美好,如水甜美好喝,以廣結善緣。
四、輕軟
人心要輕鬆柔軟,不可剛硬。此水輕而上流,不比世間水重而下流。
五、潤澤
人心不可乾燥火暴,多施惠於人,如水滋潤萬物。
六、安和
人心要安靜和氣,如水無有波浪,浸潤其中,無慮沉沒流失。
七、除患
人心要除患得患失之念,以此水解渴之外,還能解飢,妙用無窮。
八、增益
人心要向上多學,以廣見聞,增加智慧,有益悟道。用此水飲用、沐浴,一身清淨智慧無上,受益無盡。
極樂世界八功德水妙用無窮,世人如能每天學此八大功德,唸我名號,自然淨土有份,不必經此「八功德池」之沐浴薰陶洗煉。帶業來者,必經此法水之煉渡,才能過關。楊善生願意下去「洗禮」嗎?
楊生曰:
現在池中已不少人在那裡沐浴,素不相識,我不敢下去。
佛尊曰:
不必客氣,八功德水,是洗滌罪業法水,大好良機,切莫錯過。
楊生曰:
既然如此,我就下去了。……喔!好涼的泉水,浸在其中,感覺體重一直減輕,好像飛在天空小鳥,沐浴著春風,滿身涼爽,輕飄飄的,覺得「無債一身輕」,這種水太奇妙了。
佛尊曰:
你可以喝下幾口,一定有奇妙感覺!
楊生曰:
雖經沐浴,水質甚清,喝下幾口法水吧!喝了之後腸肚如冰,體內有一股氣排出體外,好像要起飛般,輕飄飄的!
佛尊曰:
快要超昇了,如飛機排氣往上飛。世人平常如能修此八功德,定如今日感覺,往生淨土無難。唸佛信心不二者,若有業障,必經此水沐浴,在這裡就是一種修煉,業重者,一浸此水,如被剝皮狀,初覺痛苦,漸漸轉好,必至脫胎換骨,才能真正在極樂淨土逍遙。
楊生曰:
池中五色蓮花遍佈,甚為美觀,為何浸在水中的修煉者,四週各佈蓮花,數量不一呢?
佛尊曰:
「一聲佛號,一朵蓮花。」人唸佛號,口出氣力(靈氣)、津液(法水),化為一朵蓮花,所以八功德水,原是唸佛者之口水(法水)所積,蓮花代表佛號,唸越多蓮花也就越多。唸佛成就者,人坐蓮花,氣動飛昇極樂,他們在此修煉時日不一,有者半年、一年……按業障深重而定。如衣服污染,用八功德水(洗衣粉、水)洗滌,污穢越重,洗滌費時越久,反之則易。在此池中,首先須由痛苦(脫苦)轉至快樂。一旦罪業洗清,身子上浮,坐於所唸現的蓮花上,得以逍遙淨土,此即所謂淨土法門。今日楊善生奉命著書,普渡眾生,我特洩此真跡,願佛徒參修佛經外,當了解「淨土」真義。
濟佛曰:
心淨則國土淨!願世人從心地上去用工夫,打掃清淨,莫令生塵,則自家無非淨土,何必遠求西方極樂呢?「唸佛、學佛」自然成佛!佛徒參悟吧!今日聆聽 佛尊教益,就此告辭,楊生起來吧。
楊生曰:
感謝 佛尊賜我「八功德水」,一身清淨,受益良多,參禮告退。
佛尊曰:
淨土在「眼前」,願世人莫迷方向。
楊生曰:
我已坐穩蓮台,請 恩師回堂吧!
濟佛曰:
聖賢堂已到,楊生下蓮台,魂魄投體。
(摘錄自 天堂遊記)
念佛之道主在「心態」
王生曰:
下生觀眾生持誦仙佛聖號者甚多,但常聽聞修行之境界應能達「念佛一心不亂」之功夫。然現今之人,生活在忙碌又常受壓力更迭而來的環境,何年何月方能達「念佛一心不亂」之禪定境界呢?
鍾離權仙翁曰:
今人內心紛亂,難有心寧之時刻。其實「念佛一心不亂」之意,吾可開示如下,以明世人。首先眾生應明念佛之意,所謂:「動中靜是真靜,苦中樂見真樂。」
意即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才是性天之真靜;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才是心體之真機。故修持者之修煉,主在煉心於如如不動,臨境不失正道。
所以念佛之道主在「心態」而非「方法」之來。謂方法即是世人迷茫的:
該早上念佛或晚上念佛?
該一人念佛或共修念佛?
應跪著念佛還是站著念佛?
是要出聲念佛抑或靜默念佛?
是要念百十聲或念萬千聲……等。
其實念佛無時間、空間、地點之分別,因為仙佛遍於虛空法界,非侷限於聖殿內之雕刻法像中。
故念佛是起心動念中,一觸及就佛聖號裊裊繚繞於胸懷,二六時中(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分何時都能時時憶念之,方是念佛正確之理。
而「一心」之相反詞為「二心」,故「一心」者即全心全意持念該佛聖號於不退之謂,而「不亂」者即不散亂之意。
因為現時之世人狐疑心重,所以一味貪多,一個佛聖號不夠,五個、十個多多益善,誤認如此方能得遍十方之仙佛庇佑。
其實已證金仙(即佛果)、佛果(即 金仙)之先知,其慈悲願力相同,亦有無遠弗屆之能力。
所以若持一佛聖號,清淨虔誠持念,則必能得該仙佛之佑,且如你口中生蓮,妖魔鬼靈亦懼而遠離,故念佛之正確理念如此而已。
當然如能心淨如禪定,則更能感召仙佛之靈感而受益,若尚未達此境界,循吾前所述行之,亦可得大利益也。
如若世人能常憶念、繫念佛聖號,則法喜充滿,心正靈清,來日定可隨在生之時的誠摯,得仙佛接引之。
(摘錄自 仙界遊蹤)
迴光返照居玄關,凝固元神久成丹
南無天元太保阿彌陀佛 講道鐘警明!
吾佛掌理,三期普渡,號曰 天元太保,大開收圓,今觀看諸原靈,作惡犯過,橫行四至,不遵天理,不守人倫所致,則本性被蔽,永受六道轉輪之苦,在此普渡之時,宗教雖有普興,但真假難分,致誤其徒眾,不得修證真果。為此起見,不忍坐視眾生,陷落火坑之苦,故今夜特來指醒世人,能脫出生死,一條路線。若看世人,雖用名字為求道,都不知道從何處求,其實道在自身,何必他處尋,只有智者能悟,昧者沉迷之分耳。
須知自古,天地未開,就先有道,道本自無極,而生太極,由太極,而分兩儀,由兩儀,而生四象,化五行。所以道在人身,玄關為無極,太極為丹田,即腎也。眼為兩儀,眼耳鼻舌為四相,五臟為五行,身意合四相,為六賊,因六賊以眼耳為媒,能劫奪情境美味,故謂六賊也。世人若知將六賊縛住,不受妄動,即變成六神,又將六神守定,七孔即兩眼,兩耳,兩鼻空,口嘴齊閉,八竅自在,所謂七孔,亦謂七竅,加玄關一竅,即謂八竅也。所以八竅能自在,智慧自生,自然明徹了悟真理,永得解脫之道也。
吾佛欣喜諸子,代天啟化頑俗,故將奧妙,玄關一竅,露之於書,世人若能識破,玄關之祕奧,此乃玄中有玄真妙訣,兩儀即兩眼,兩眼中央居玄王,此處為人之生死關頭,玄關丹田一路通,故修學之人,定要迴光返照,四時子午卯酉守定,切莫離開。須知玄王之德,能滋潤全身,慈悲是真性,不被幻境之迷昧,法輪常轉,如講經說法,無有定數,文武火候,須莊嚴守,待至胎圓,可證位大覺金仙。若一日溫之,十日寒之,道定難凝而分化,故修道如上階,守道如龍含珠,如雞守卵,定不可離也。(迴光返照居玄關,凝固元神久成丹。)
吾佛盼望諸原兒,當知三期普渡收圓, 老母慈悲,宏開大道,賜真理在紙上,希望進道返本者,守吾佛門之三皈五戒,及四大條規,以為進修之明路,就免往千里求明師,萬里求口訣之苦,本書已有載備玄機口訣,須要抱堅固信心,盡心體會,切莫妄想速成法,自有神人佑助,成道有何難哉。學者,若得明路口訣,須要發出誓願以進道,此誓願者,乃學道者之證據,故誓要重,願要高,心要堅,行要實,果位自高也。修真學道之人,若無誓願,道定難成,雖然堅志修成,亦無果位可登也。所以學道得果,便有誓願,若無誓願,有道亦無果可定也。
總之,要以誓願取信者,乃恐人存心不固,有始無終,受了一考,即棄盡修真念頭,行不至三年兩載,舊事復起,即改了道心,念頭一改,戒亦不遵,道亦不學,就去淫奔偷盜,奸計巧詐害人,不怕墜落地獄之苦,故要誓願取信,使其入道以後,不敢反叛破戒,有一個定律準針,要望 老母,以及諸仙佛賜道,方能放心而賜,但看歷來之修道者,以證聖神仙佛之果,無一位不守誓願而成也。
四大條規
第一條:
遵上訓以修持,受合理之調度,以禮節待人,正己闡道,有錯知改,不生驕慢愩高,向人悔過,肚腸如海,忍氣能消,魔病除清,修學之人,若能如此遵行,不但將其過解消,上天反記,以身作則,教人之功也。
第二條:
捨身辦道,金錢儉用,穿衣樸素,飯菜粗淡,宜惜福為佳,但辦事務必防後患,不存高傲,不逞己才,捨己從人,助人成美,學古聖賢行為,不誇自功,不結私仇,不隱瞞賢良,遇緣則渡,莫分你我徒眾,須平等勸導,不知求教,覺者應盡義務指示,師徒總要低心下氣,以求精進也。
第三條:
辦道之人,出入金錢,分文報上,不得隱瞞,公私分明,不可多報少,或以少報多,絲毫不苟,須照秩序,對上下不欺,上訓下以規,下勸上以禮,事事三思,又要三省己身,存天地之心,學聖賢之志,能如此者,心性自然純,功德完成,雖是人身,已有仙佛之資格,可以為活佛矣。
第四條:
修學之人,不得陽奉陰違,作事須問良心無愧,見上下敗類,切莫坐視不理,定要為公,不可為私,亦不可以私廢公,若條規不遵,由己所欲,違上欺下,執持權利,而壓大眾,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將是說非,妖言惑眾,脾氣不改,魔病太重,修學之人,若不改過,依此四大條規而行者,不只道果難成,反受罪過,定走入十八地獄,受無量之苦慘矣。
學者聽吾佛之言,嚴守四大條規,依正法而精進,既然今世能轉人身,須要將今世解決,勿犯過失,方能順序成功,凡學道者,要想長生,必須立世外之志,存世外之心,即刈斷輪迴之心,又將愩高執著,惡毒嫉妒,損人利己,假知暴棄,好殺懶惰,種種之心,一刀斬斷,方能證果也。
南無天元太保阿彌陀佛為證。
(摘錄自 道鐘警明)
佛壽與虹光身
※懿敕拱衡堂仙佛釋疑
叩問:
既然成佛之後,佛壽應為不生不滅,為何又有四百千萬億阿僧衹劫、六萬劫、四十劫等佛壽長短不一的說法?
聖示:
佛經中所云「壽命」者,不是指真實壽,乃因應於彼世為眾生所熟知之時間,如今之阿彌陀佛、釋迦如來佛等諸佛亦是,以彼佛應緣住世之時間,故有所差別。佛劫圓滿則再無輪迴,永證上乘之境。
叩問:
弟子按聖示推斷,諸天聖、佛、大羅金仙果位者,其天福雖長但仍然有限 ,是否天福報盡終將入凡重新證果?又,無始劫以來,成仙成佛不過是天福天壽的無盡延伸,依仙佛所識,否能開示這樣就算是究竟了脫了嗎?要達到何種境界才算是究竟了脫了呢?
聖示:
諸聖、佛、大羅金仙已不墜輪迴,但若以恒河沙數之劫算,當然亦如是所云。又,當然不算。這個問題只能到此為止,吾無法詳盡說明。
叩問:
依聖示所述,凡人超脫輪迴而成佛,但佛壽終了,又因無始劫來因緣未滅,便又入輪迴而成凡人。所以是否可說,此一超脫並非永遠超脫,只是有一段天文數字不可計數時間的超脫?又,依地藏經所述,各如來佛土壽命不一,是否因為福法慧不同所致?
聖示:
可以如是說,只不過此一天文數字是十個千萬兆兆兆兆兆兆兆兆年。又,然也,並且加上各佛菩薩本願之不同所致。
叩問:
在彌勒淨土遊記一書裡,有提及「正覺菩薩」與「過了修習位之菩薩摩訶薩」,此兩者有何差別?又與「等覺菩薩」有何差別?此三者與道家修成元胎之最高果位「大羅金仙」有何異同?
聖示:
「正覺」乃證悟一切諸法之真正覺智,已成佛品。「等覺」為菩薩五十二位之第五十一位,已在菩薩之極位。若以正覺、等覺而言,正覺為佛,等覺為將成佛,若加上菩薩二字,則正覺菩薩已入菩薩果,等覺菩薩始入菩薩果而已。「修習位菩薩摩訶薩」乃為大菩薩之稱謂,亦即為高等覺菩薩、低正覺菩薩。道家大羅金仙即為佛果同。
叩問:
「虹光身」如何修得?虹光身是否獨密教方有之?又,在人間輪迴中,密法虹光法身有著何等幫助?
聖示:
「虹光身」之原動力由大願為始,修法而成,目前是獨傳密行。又,不忘卻本來,並因立即轉生,故生前可安排好啟蒙師友,快速達成前一身之學知智慧,教法通力等。
所謂「虹光身」,即如密教之常住世間,若無此功行,則以大願行,以期輪迴人身,但不可有打入無間及畜道之罪業。
「虹光法身」具體而言,即修密以法咒使靈神不因肉身而蒙昧。又,有虹光法身者肉身死,靈即要轉世入另一胎身,基本上仍係輪迴投胎,當然仍會受劫而毀去其靈。在「羅漢宮」中要修其避劫,即是準備,加強靈識,正如儒聖,時而學習,溫故而知新,是久學而成習,再入識性,當然多一分保障。
叩問:
設若諸天佛聖、大羅金仙執吝逍遙淨土,有此存心豈非又入生死無明?是以故,佛聖、大羅金仙不以入世為苦,而甘受紅塵生死。聖意若何?
聖示:
然也。
(摘錄自 拱衡堂仙佛釋疑)
達摩祖師曰:
所謂「元神」其意義為何?即「元神」乃不識不知,無思無慮,無聲無臭,又名曰道心本性也。
(摘錄自 道鐘警明)
※懿敕拱衡堂仙佛釋疑
叩問:
所謂「元靈」、「元身」,其意義為何?
聖示:
「元靈」是最原始之靈胎;即是最原始之本靈,均是無極之靈子。「元身」是距當下最近曾有證道果位之身。
叩問:
何謂「應運下凡」?何謂「應劫下凡」?應劫下凡者,是否須圓滿劫數再回本位?
聖示:
所謂「應運下凡」,是諸天各佛菩薩、上聖高真之門下,必須協助天運普化,但又不願下凡,因而採輪流派命,由各天議決輪派門下下凡以助大道,是為應運者也。所謂「應劫下凡」,是各天仙真尚未證果至大羅金仙或佛菩薩等,各自因果註成之劫數,必需下凡了斷,當然之後才能回本位。應劫下凡雖是要圓滿劫數後再返回本位,但亦有日愈沉淪而至元身滅掉者。
叩問:
何謂「犯劫下凡」?其與「應運下凡」有何不同?
聖示:
「犯劫下凡」,即乃夙世因果未了應緣成劫,緣機成熟,乃下凡了結。「應運下凡」,即屬各脈必需派命下凡助道使命等,但若自由發心,任誰亦不願下凡,故以強制輪派,再者是為乘願、倒裝、分靈,是為應運下凡;前述指果位低者,因果位不高怕有沈迷,後述指果位高者,是以不畏迷失,及可由本靈分靈。
叩問:
「夙世因果未了應緣成劫」是何涵意?仙佛能否舉個犯劫下凡之例子?
聖示:
前問:乃在未成道之前,過去世所造因業在緣機成熟顯現而下凡了結,「應緣」即下世,「成劫」即一入世必有劫磨也。後問:有嬰兒在胎死,或出世不久夭折等事,有者即是。
叩問:
大致上,何等蓮品果位以上的仙佛,其應劫下凡是採分靈的方式?此是否表示其不會以全靈下凡?那麼其分靈下凡為何目的?又,佛菩薩大仙分靈,是否會再回歸自身,抑或是自此成為新的靈魂個體?
聖示:
佛、菩薩、上聖大羅金仙不會以全靈下凡,但分靈則非應劫,而是應運、助道。有其必要上聖大智之果位者下凡。又,修証成就,則另成一新體。
叩問:
理天虛空界仙佛在「應運下凡」時,是否皆是分身(分靈)下凡?何因缘下會是其本尊(本靈)下凡?又,應運下凡之仙佛,無論是本靈或分靈,於下凡後是否也會沉迷于凡塵而造業,致使自己不能回歸本位而陷入輪迴之中?「應運下凡」之仙佛在凡塵,由于前世因果已償清,是否沒有病痛劫難?是否只有「應劫下凡」之仙佛才會有病痛劫難?
聖示:
分靈需視果位而定,基本上要到正品尊者或真君以上;本靈下凡之仙真神司多屬有重大天命而下凡。又,前問:當然亦有之。後問:非也。雖是仙靈,但投入凡胎後,一樣生老病死苦,且並非已全部清償因果。
叩問:
何謂「元身已滅」?元身滅後該怎麼辦?
聖示:
所謂「元身已滅」乃天福報享盡再下輪迴後,有五世、七世及九世之分,即以元身之果位分上、中、下三界而區別。譬如元身為下界神,若輪迴五世未再證道,即元身滅,滅後當然更要再精進發心恆修之。應劫下凡後,乃因多世輪迴,未有精修而證果,故元身之天福報滿即滅。蓋各人元身之天福報各不相同,大體以元身果位而定天福報,以拱衡堂之「昊天紫綬靈修院」修士證果後之天福報而言,最短者亦在本元會(未會一萬年)不再輪迴,最高者,須至正位菩薩、正位羅漢,道家有敘品至天尊、金仙、真君正品始無再轉輪,否則受天福報有長短之期限。
叩問:
若知前元身之出處,又知曉從那位仙聖菩薩之因緣,那何不修行迴向還彼元身之淨土豈不事半功倍,何需求生其他淨土,此一說法是否合理?
聖示:
合理,但並不實際。因各佛聖之法門並非一定應於此時,且此際應運之殊機又各不同。簡言之,若從未親近道場修行,或可行;一旦已修行,放棄再去修別家法門,不但事倍功半,且不一定有成。
(摘錄自 拱衡堂仙佛釋疑)
「玄關一竅」
無極瑤池老母親臨 講道鐘警明!
堪嘆原人之心不古,棄盡倫常從德,專倡自由娛樂,致造成浩劫,而不知己過之多,甚或有失去靈根真性,積習惡慣,致難返本位。 母心十分悲傷,痛哭失聲,須知三期末劫,生死不定,生雖榮耀得貴,死苦沉淪,此三期普渡,乃千載一時,三期收圓,實萬年難逢,而原人等,如再不發天良修德,求覓光明道路,後悔莫及,反真無日矣。
今幸逢三期普渡,諸聖神仙佛,大發慈悲,滴盡甘露,渡諸原人返故鄉, 母受懇求,不得已依准。前期令 天元古佛,前來登堂,漏玄關生死竅。因 天元古佛,所講意義,幾分深沉,恐諸兒女眾,不能明細之故,為娘對三期救劫,萬分關心致意,今次再親下凡,願染受紅塵臭氣,指明玄關一竅在於紙上。
自古三教,傳道至今,六萬餘年(每一個元會的開天、闢地到毀滅、混沌為一期的成、住、壞、空,一元有十二會,每一會有一萬零八百年,故一元等於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現時已六萬餘年),不輕易漏洩,此玄關妙訣。今 為娘慈悲,賜給原兒,能得個個,順序返本還原,以了悟苦海,即是萬載難遇,最大幸大福也。
須知人身全體屬陰。只有玄關一竅屬陽。為使未學道者,下手功夫,得明初步正玄關,統一六神之要訣,以立圖言之。
玄關者,指在兩眼,及兩眉牽直,前額骨到鼻骨之中間。
形勢似在十字架中心者(即 耶穌所暗指十字架之真意 )。
即是玄關一竅也。
此竅,釋曰:結舍利之處。
儒曰:產嬰兒之所。
道曰:成金丹之穴。
此竅,至寶至貴,故學道,須先明玄關之要。玄關者,大道之正門也。
若入道,定要對玄關門前而進,既聞玄關大道,而明玄關之處,亦是知所進行之路標,無偏無差而已,既知玄關,而不體會,雖名為知,實如不知也。明知玄關者,大道之前門,例如玄機,明明指在屋內之中,但其腳步,踏在門前,而不勇敢進入,只明見室內有寶器,但若不體會玄關,而知急精進,此寶何能得乎,既然寶器不能得,大道何能成哉。
所以只知玄關竅,而不窮究見性之理,知有何用耶,知而不行者,愚也。進道在此竅,而道成,亦離不了此玄關竅之路頭也。
娘自傳下五教,教教說談玄關,別名甚多,總指玄關,而不敢漏洩之故,惟口口相傳,暗指名詞曰:生死之門、玄牝之鄉、天地靈根、原始祖氣、至善之地、西方、呼吸之根、自在菩薩、舍利國、極樂鄉、混沌竅、西南鄉、十目所視、守一壇、蓬萊島、歸根竅、黃庭、淨土、不二法門、玄關、十字架、十手所指,基督則曰,天堂,回則曰,樂園。
五教名稱甚多,任說不能盡,全部之名目,惟指在玄關一竅耳。
今已將玄關,漏在本道鐘, 母望原兒,既知玄關竅,如此祕奧微妙,須要真心誠意體會之,急速修持,勿失此會良機,要返本還原極樂,該從此道鐘,深究苦學,自然成功,進道在此,了道亦在此也。
所以玄關者,無極也。一字而已,人人說無極,乃有名,而無形相可觀。
為娘救劫心切,今以人生之初,為形容譬喻,而詳細之,須知天為大周天,人為小周天,雖有大小之分,內理原一也。
天之一,在無極,人之一,在玄關,何謂一,能成萬物也。
混沌初開,無極一動,即玄關一搖( 一念生)。無極生太極,玄關失一,在人為丹田。太極分兩儀,為兩眼。兩儀分四象,即眼耳鼻舌。四象分五行,肺屬金,肝屬木,腎屬水,心屬火,脾屬土,五臟六腑,由此而成。周身三百六十五骨節,八萬四千毫孔竅,由此一字而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一切萬物之起源,都在此一字之分。
今修道歸一,就是還原之正理,所以天地與人,三才之理,原一理無二理也。修真之事,棄末求本之理,原在此處悟之,一者天下之正理。儒曰惟精惟一,釋曰萬法歸一,道曰抱元守一。
天地與人,若失一,難稱三才,天得一而清,人得一復命歸根,為聖為佛為仙,總之成仙成佛,由此一竅而成也。教名雖異,成功原是一處,其妙難窮,其玄莫測,此功夫,總在人之自悟自進,而自得耳。
今林邑道一宮,至釋堂,寶島真水堂,奉 母懿旨,能得著造道鐘警明之寶書,皆由諸仙佛懇求之力,尤其諸兒之願力,幫助 吾娘收圓,上表求 母,漏盡妙訣,警明大千世界,始有今日之幸遇也。
為娘盼望諸原兒等,若有機緣,得本道鐘,須要明細讀誦之,也不可分門別派,而錯失佳期。況且若能遵守 母訓,亦免被假境之誤,自有返本之日,對於九節玄功,亦須要深究,勤修八寶金身光亮,日就月將,舍利漸成,和光混俗,救渡大眾,積功累德,待至三千功滿,八百果圓,返本成真期到, 母親迎接,同飲龍華瓊宴,逍遙世外,天地有壞,而真性不壞,歷劫長存,故曰金剛不壞之體也。
今為救渡原兒,回本位所致,立下名詞,曰 無極老母,無極者,本性也。老者元炁也。母者,三關九竅通達,乃通天徹地之意,千萬勿負 吾娘一片婆心也!
(摘錄自 道鐘警明)
玄關之奧妙
南無燃燈古佛 講道鐘警明!
夫玄關者,大道之玄妙,深奧無窮,其理莫測,此玄關屬無極,無極振動,則生一,由一散而為萬殊。所謂天得一則清,地得一則靈,人得一則聖,故釋曰,歸一,道曰,守一,儒曰,精一,一者理也。
人得天之理則成性,得天之一,則成形。故在先天,指在母腹內,此時一性圓明,混然天理,不思飲,不思食,又無思無慮,只隨母呼吸,一炁流行。胎圓而自降生,落地一聲叫苦,陰陽之氣,隨口鼻而入,即性之一,分為命之二。
須知在先天之一,謂之性,後天之一,謂之命,性命二字,各失其一,性失一,乾變為二,二者離也。離則必散,散則虛,一點靈性,離了玄關本位,本位虛,一點靈性,散於眼,眼能知觀色,散於耳,耳能知聽聲,散於鼻,鼻能知香臭,散於口,口能知言語,飲食,散於臟腑,能知飢飽,散於皮膚,能知癢痛,散於毛孔,能知冷熱,散於四肢,能知動作,散於心,則生六欲,乃被色聲香味觸法之染,若是散於肺,則有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由此而東漂西動,昏沉下墜,而命失一,坤變為坎,坎者陷也。陷於七情六欲,沉沒,乃為酒色財氣,名利情愛之八魔所迷,即轉入六道四生之輪迴,致不能返本還原也。
所以一者,理也。在天為天理,在地為地理,在人為性理,在事為事理,在物為物理,所謂理失一,則為埋字,有理萬事靈通,無理萬事不成功,天失一,星辰亂度,地失一,山崩海枯,人失一,日日輪迴,所以一之得失,最關重要如上,人能得一,復命歸根,還其無極聖地,會合本來真面目,乃萬殊歸一本,可斷輪迴之苦也。
總之玄關藏性,性則神,神屬陽,陽中有陰,曰真陰,丹田藏命,命則氣,氣屬陰,陰中有陽,曰真陽,故真陰必配真陽,此以一對一,遇此不易之道也。
今所謂玄關為離位,今所謂丹田為坎宮,須先斷色慾,斬月信水,守回六神,採抽添之法,將丹田旋轉,一點真陽,採還於離位,真陽相合,此謂之抽坎填離。降伏之法,將玄關一點真陰,復還坎宮,真陰相合,此謂之降離歸坎。如此復回,先天乾坤本體,天地依然定位,則如如不動,現出本來真性。
世人不能見本來真性者,都是被後天陰穢之氣蔽住,須能將此穢氣拂淨,方能與天地合為一,如鏡無染塵埃,一照自得明現,亦如月光照水,水平清氣月自現,此謂之有感則應。人欲淨盡,則天理流行,若人欲未盡,如明鏡染塵埃,照不出形影,就不得相印,則亦不能應出也。再如污水,或江水遇波浪之時,月光雖明亮,但水污穢波浪未息,就不得感受而印,猶如本性,被雜想之心念蔽住,即不得光明,上說為真一之門,此真一之門一開,則為超生了死,可為聖賢仙佛之階梯矣。
玄關之奧妙,雖用文字記載,其實奧妙,在無為道中,若說奧妙,世人可欣羨,歡喜而想得到,須知無為奧妙之大道,並無物可形容,若用物形容,已經變成有為法,此有為之法,則離道遙遠。若有希望得此奧妙之道,須能究理明確,無疑問精進,訪賢求師,參合書義,道不在老人,或身榮貴者,多在有擔大任,而受千磨萬琢,考驗顛倒之中,而無退志,此大棟樑者,方能擔上天大任,不拘老少,能得相遇者,亦不可輕視年多年少,須願低下氣,以求真實之大道,明師既遇,未悟者即徒眾,悟了則為明師矣。今幸蒙 無極老母,大開惻隱之心,親臨直指,生死一竅,存在書中,人人須要堅心體會,不可違此妙言,靜極既久,則一旦豁然貫通矣。
(摘錄自 道鐘警明)
破解房中術說
修眞錄:
坎中陽 ☵ (上圖坎卦的中爻,為一條橫實線屬陽爻)為男(亦稱中男),離中陰 ☲ (上圖離卦的中爻,為一條橫虛線屬陰爻)為女(亦稱中女)。黃婆作媒,將坎男離女送入洞房,房中有抽添之術,男採陰以補陽,女採陽補陰,使其陰陽相通,還先天正位,是道家長生之訣,此乃上品煉丹之法。當知大道本無男女之象,仙家託象喻者,蓋指先天對待之理,非後天之男婚女嫁,房中交媾之術,房中術者,邪術也,正派仙家斥為魔道焉。易(經)云:「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是性命,性命是精神,精神是龍虎,龍虎是鉛汞,鉛汞是水火,水火是金烏玉兔,種種異名,皆不離陰陽二字。
修眞錄:
黃者中也—土也,真意也。「婆」者,和也,「黃婆」有調和坎離相交撮合陰陽之配合,而吾人之眞意主宰配合一切,故喻之為「黃婆」。
修眞錄:
後天八卦「離☲」卦居南,南方丙丁「火」,「坎☵」卦居北,北方壬癸「水」,身不動,腎(精)水定,抽「坎☵」中眞陽—陽爻 — (元精之水),眞陽逆上添「離☲」中間,離中得陽爻— ,還先天純陽「乾 ☰ 」卦本位,心不動,心(神)火定,「抽」離☲中眞陰—陰爻 – – (元神之火),眞陰下降「添」坎☵中,坎中得陰爻 – -,還先天之純陰「坤 ☷ 」卦本位,此所謂抽添之工夫也。
(因乾卦符號先天本為三條橫實線 ☰ 謂之純陽,而坤卦符號則為三條橫虛線 ☷ 謂之純陰。簡言之,即將後天八卦的坎卦中爻和離卦的中爻彼此互換則變回先天的乾卦和坤卦了。此乃用卦爻暗喻修行由後天返轉回先天之功夫也。)
後天八卦,心火之神居上(離卦☲),而腎水之精居下(坎卦☵),性動火上升,情動水下流,火水未濟卦(表示後天妄念一生,水朝下,火朝上,水火不相交,脾氣越差越上火,情慾越重越下流)。反之,性(本性)不動而心火下降,情不動而腎水上流,精上神下,是謂精神,水火既濟卦即水火相交,精神飽滿。心火下降,皈還母性,精水上流,皈還母命是性命混一(陰陽調和歸先天無極也)。
辭 海:
《漢書藝文志˙方技略》,著錄有房中八家之書目書早佚,各書內容雖不詳,大抵皆言陰陽交合,房中術之名,此類皆邪術之書,而西漢之末頗盛行於一時。
呂純陽祖師:
凡欲求仙,以遠色寡欲為要,當知油盡燈滅人亡,房中之術以採陰補陽,雖然其精不洩,房事一作,命門(指副腎,即造精處。非指腰子—腎—係用於利尿)火動,精氣流溢,不復歸根,化為毒精,留在體內者,毒精無法煉之化氣,故修眞者戒之。
孫眞人金丹祕要:
若夫習交而不漏之術,保精者,非正也,此乃忍精逆回,為害最大,保精之道,由撙節(有所抑制而不過肆)而恬淡(清淨也)。
(摘錄自 宗教疑問註解)
降龍伏虎
五行木屬元性,火屬元神(心),土屬元氣(真意),金屬元情,水屬元精。
龍屬木,木生火,同(心神)之火。心若不動,龍吟雲起。龍吟者,雲起而下降,則心火下降。低心下氣,性歸寂靜,則龍降。
虎屬金,金生水,同(身腎)之水。身如不動,虎嘯風生。虎嘯者,風生而上升,則精水逆上。對境忘情,精不妄動,則虎伏。
(摘錄自 修真錄)
陰陽之理
南無仙佛主任郝祖師 講道鐘警明!
夫天為陽也,地為陰也。陰陽者,一炁所分。輕清上浮者,為天,其質清陽也。重濁下凝者,為地,其質穢陰也。清濁陰陽相混者,為人。故人之身體,乃由半陰半陽配合,而有清濁之氣包住,所以人乃稟天地陰陽之氣而交,以成真性。受父母一陰一陽,相感以成形,人命由此而生,此性命者,陰陽也。
在天之陰陽,顯象為日月;在地之陰陽,顯象為水火;在虛空之陰陽,顯象為風雲;在方向之陰陽,顯象為南北;在時刻之陰陽,顯象為子午;在卦爻之陰陽,顯象為坎離;在人身之陰陽,顯象為性命。
天下無一物,不具陰陽,所以萬物,離了陰陽,從何而生。天無日月,不能分別晝夜;地無水火,不能養活生靈;虛空無風雲,萬民不能清泰;方向無南北,四方怎能安定;卦爻無坎離,水火怎得昇降;時刻無子午,晝夜不能分明;人無性命,周身無有主持。是故修煉下手,不離一陰一陽也。
學者須知,玄關屬乾,乾者鼎也。鼎即陽,生身之處也。
丹田屬坤,坤為腎,即爐也。爐屬陰,保命之鄉也。
神屬火,即陽也。氣屬水,即陰也。
論說陰陽,名稱甚多,則鉛汞、水火、坎離、龍虎、龜蛇、金烏、玉兔、東家郎、西家女、清濁、性命、千性、萬命,不外一陰一陽,太極而已。
⚊叫陽爻,⚋叫陰爻。
陰陽名詞,種種異名,說不能盡。陰陽二字,名為萬法王,指乾為天,坤為地,在先天之時,天位居上,地位居下。天位者,乾卦也。地位者,坤卦也。在先天,卦爻不缺(無生),一離母腹(妄念生)之後,臍帶一斷,一聲叫苦,四相打開,乾坤顛倒,乾坤者,天地也。
天地顛倒(先天無為變後天有為),而乾卦失中爻,則玄關失一為離,此為離中虛,離了先天無極故鄉,何日返本耶。(請對照先後天八卦圖)
坤卦得乾中之一陽,變為坎,坎在腎,此謂坎中滿,坎者陷也。一點真陽,墜落後天,下丹田,不能還原也。
到此時,須用抽爻換象之方,再用逆行之功,返還之法,將坎中一點真水,補在離中也。
離屬火,火屬陽,將離卦中之真陰,運送於坎,換出坎中之真陽,運送於離,由此坎離之真陽、真陰,使其並凝也。
坤指地者,丹田也。而坎屬水,水屬陰,將坎中之真陽,用逆運吸昇於離,激出玄關內之真陰,使真陽凝結,本性明朗,而為無極本位,即先天本性也。
其時玄關補滿,卦爻不欠,到此時候,乾坤復原,天地依然定位,由此而男人淫根,女人月信自斷。既然後天證完,而先天自全,配天配地,本性圓明,如日月之光,脫出三界外,永居理天,豈不妙哉。
所以世人,若能常清靜,則天地(陰陽)悉皆歸(一),到此地步,陰陽已會合,水火亦既濟,奪天地造化之功,永不受天地拘束。亦不怕那十殿老閻君,又不畏那黑白二無常之鬼差,打開四維,九峰高嶺,打開三關,西方大路,本是逍遙自在,古佛仙也。
所以今夜吾仙諭示眾生,大道不必外求,只在人身之中,須知自性是佛,本性是仙。學道之人,若放棄自性不養,時常無明火暴發,貪瞋痴之三毒常存,此為失本性之源頭。
故古佛所謂「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爾玄關,人人自有靈山塔,須在靈山塔下修」。
塔下者,則指丹田,就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以使神能明朗,自有本來之佛性可見,亦是教修學之人,不必遠求真道,真道在自身之表示。
須知用逆行之法,則將陰濁之氣下降,煉清陽之氣上昇。玄關雖是屬陽,陽中有陰,丹田雖是屬陰,陰中有陽,故半陰半陽者,凡體也。須將半邊之陰氣煉退,則成純陽金剛體矣。有人識得陰陽理,便是龍華會上人。
世人所知,本性本來是真善。因為落在後天,受父母生養,亦有受著父母,所習之善惡,而為稟性。由幼少而壯年,至知世事之好壞善惡,近善者學善,近惡者學惡,而為習性。由此而有本性、稟性、習性之三種,而分別天命、付命、自命之不相同。
所以天命之謂性者,乃上天所付給人之本性,是至公無私之真性理。
在父母付命,而感染父母之善惡,此稟性之內,則分貪瞋癡,邪正之別。
但自己之本命,若不能自主,就由習性之善惡,而造功培德,或詐取欺騙。
既然知本性是真善,當然要向善而作,若是作善造功,而欲求福報者,非用本性而施捨也。須能造之範圍內,定要踴躍作去,切莫貪功勳,而妄想作一項善,則思起福報,須能反思者,方可符合本性之大使命。若要培養本性圓融真善,先將稟性習性判決,然後順正行,而棄邪為也。又要保養本命,能健康長壽,當知造命之法,此法多在修煉三寶,調和氣息而得,呆性若不改,本命若不惜,決定夭折矣。
(摘錄自 道鐘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