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金篇摘要第七篇

欽   奉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詔曰:

朕居凌霄寶殿,上掌三十六天,下轄七十二地,無時不以蒼生為念!際值末法時中,佛未住世,然正法傳承不因此而斷絕。未來  慈氏佛之法教,乃係佛門正法,雖因時運未得遍傳閻浮提地,然則南瞻部洲之台疆一地,爾「唯心宗道場」,領命宏揚彌勒勝法,法種籽傳繼膺承,其來有自。十數年間,彌勒法教之弘傳有目共睹,且興建彌勒道場已在進行,不日完成,可謂教脈之必要因素悉皆完善。唯尚有宗脈法本尚未降傳,乃予敕旨一道,命為著書,題其顏曰:《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並將聘由彌勒三聖之  彌勒菩薩為總校核,聘由  法華林菩薩、  大妙相菩薩為主著仙師,派命爾正鸞勇筆王生奇謀為主著正鸞,即日起鸞期著書,不限時日。(准由總校核  彌勒菩薩全權訂定繳呈時日,可先分三部發行,再合訂三部為一部之鎮宗寶典。)

今爾「唯心宗彌勒道場」,不論主客觀形成宗脈之因素大致俱備,僅以密行之上師暨法本尚未有之;但領命創建宗脈之際,已得  彌勒慈氏佛之印可,准由創宗宗長暫攝金剛。故若此二項完成,則可以使宗脈更加大備,則有望真除暫攝,晉升上師,當為弘傳此一殊勝妙義,添加許多得機之英才,同為宗脈盡心盡力,故為殷盼爾道場神人同心協力,完此一天命之殊機。

欽哉勿忽  叩首謝恩!

天運歲次庚寅年十月一日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為序

牟尼文佛(呂仙祖)  降  

三教同源,道道傳繼,佛門正法乃為繼往開來之殊勝妙諦。

雖然 世尊已未住世,但說法啟筵傳承至此,雖曰末法,但仍是正信、正行之正法。為應運傳世廣渡有緣之殊機,故鸞門「懿敕拱衡堂」,乃得恭領天命,創建「唯心宗彌勒道場」,藉以彌勒法教之弘傳,得以更加弘興廣佈。

今日「唯心宗道場」之建設,不論早前經、品、論、遊記、儀軌之著作,今日道場之興建,歷歷在目,實為上天殊眷再頒寶典之用意。《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顧名思義,將是彌勒法門之顯教、密法及戒律悉皆涵蓋在內,雖不能斷言是後無來者,但卻已是前無古人!以此殊機,將更為貴道場往後弘法利生、弘興彌勒法教之絕大動力!

喜哉!玉旨已頒,從茲寶典開著,天人震動!吾亦法喜心悅,乃來抒文,不敢謂之光讚篇幅,實為閻浮提地有情眾生之喜悅利樂!謹以為序。

南無牟尼文佛 

降於南瞻部洲新社唯心宗道場

天運歲次庚寅年十月一日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拱衡堂仙佛釋疑

叩問一:

通常仙佛具有佛、道雙學位的封號,其來源和途徑有哪些呢?

聖示曰:

有雙修及對此道脈有貢獻助力。

叩問二:

呂仙祖的  牟尼文佛,其佛號為誰所賜封呢?

聖示曰:

為  世尊所印可,轉呈  玉帝敕封。

(摘錄自 拱衡堂仙佛釋疑)

釋迦牟尼佛  降 

我佛慈悲, 南無阿彌佛陀!南無無量壽佛!今日貴道場法喜充滿,法雨利樂,且將法筵永傳。未來佛之  慈氏佛彌勒法教,在正法時期,已是閻浮提地之佛門正法;在廣大中國之西域一帶,早前眾生口稱「佛祖」、膜拜佛祖,即是  彌勒菩薩。

今日彌勒法教,雖未如佛教其他宗脈之深入廣佈,但卻傳承不息;尤其台疆新社之「唯心宗彌勒道場」,不但將彌勒法教之顯密圓融,更將佛道同源之至理緊密結合,以此使佛道善眾,可以各以因緣聯結,而同為此一殊勝法筵,護法護持、弘法利生,實為可喜可賀!

今日著書,上天更將彌勒法教之顯、密、戒分類規劃,集結成書,不但是廣納佛門教法之正趣,更要提升道場形成宗脈之必要因素。雖然教法寶典可以預見其如教條式之說法,必要有善慧根器始能深入研閱,不若遊記之活潑生動,寓教於樂;但是,修行者此時縱未得機深入,但書之存在,即是要待機而引,且可流傳不斷,隨時給予有情指引之機。

甚幸!甚慰!以鸞門道場著造佛門正法,將可以使閻浮提地,未來均能可以隨機顯緣,深入正受。甚願諸眾有情,善體此一緣機,不負吾佛為此寶典書寫前文,以利契機,是為序。

南無釋迦牟尼佛 

降於新社唯心宗道場 

天運歲次庚寅年十月一日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為《彌勒法本》作序

大日如來  降 

佛法之教化,乃以應機開示,說法普化,可謂觀機逗教,以為各根器有緣之深入契機。

彌勒菩薩是為 釋尊滅渡之後,咐囑遺眾之未來佛,雖曰尚未住世,然則以菩薩本願之宏慈,乃為眾生所樂於親近;況且彌勒法教,更是直承  釋尊總說大小乘之論,而為眾生所皈依之大菩薩摩訶薩!

自佛滅渡之後,佛法在東傳以迄中國之古西域,再由西域往西南各地傳遞,佛法乃為大興,是為閻浮提地之五大正教;其中彌勒法教之「法相」及「淨土」二支,正是顯、密教法之根本,雖然佛門「淨土宗」是以彌陀淨土為當下眾生所皈依之主流,但並非彌勒淨土之不應時運;反之,彌勒法教猶然偃而不息。細數法教之簡易—不急斷業、不深入定,更有殊勝—可以帶業往生,乃為時下眾生之方便法門。故傳承下來,教法種子代代不輟。

今時貴「唯心宗道場」,更是領命創宗,接續經、品、論、遊記、儀軌,道場建設悉皆完備,可謂近代以來最具完備之宗脈,此為彌勒法本之大部《顯密戒寶典》頒著之由來。

際值寶典初著,吾來誌序,實為眾生賀喜!且為教法弘興而誌敬意,以為眾生共享。

南無大日如來 

降於唯心宗彌勒道場 

天運歲次庚寅年十月八日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敬為《彌勒法本》為序

大迦葉尊者  降 

喜矣哉!我佛正法之彌勒法本,業已頒敕著造。

溯往以來,前有  彌勒追隨者  無著菩薩蒙受慈尊慈悲攝令拜詣彌勒內院親為說法,乃有  菩薩摩訶薩之鉅著《瑜伽師地論》及之後《解深密經》之問世。今有鸞門道場以正鸞領命著造彌勒法本而為宗脈寶典,今古輝映,將為未來廣傳之佳話。

今日法教大本,猶要因應秉承 釋尊囑咐引渡遺眾;更要因應各家及各種根器之善眾有情,細分教法為三部,以利眾生可以因應自身根器,而先契入所需教法而深進,當可免除許多不便或不適(緣於可由顯修、密行,更甚者可專於戒行)。以此不使善根而延宕,更可提升慧器,直接契引教法。

法之大本已頒命著造,諸佛如來菩薩摩訶薩悉皆法喜悅樂,讚歎有加!吾不揣冒昧,謹抒一愚之得,敬贊篇前,恭敬為序,以為眾生接續引緣之契機!

南無大迦葉 

謹誌於唯心宗彌勒道場

天運歲次庚寅年十月八日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彌勒法本《顯部》自序

大妙相菩薩  降

佛法為何分判顯、密?乃緣於 釋尊說法,不論大小乘法教,悉皆我佛住世為各根器有緣開示,因此佛弟子一體皈依行持,謂之「顯教」。何謂「密教」?即乃大日如來所說金剛、胎藏二部教法是為密教。  

今日「唯心宗彌勒道場」興建已將完成,數台疆一地以迄海內外非佛門禪剎寶地而宏揚彌勒法教,且更能完備經教、道場等,非貴宗莫屬!此亦可印證,我佛親示金口咐囑未渡遺眾悉皆由 慈氏未來佛所引渡;故有唯心宗之領命,以迄今日《彌勒法本顯密戒三部寶典》之頒著。

吾忝為受命主著仙師,將負責《顯部》之著造。唯我佛之教法,因應各有情緣眾,以今時時運變遷法亦遷,深願我佛正信弟子,切勿以教法大本由鸞門道場著造,而有心生譭詆之意,更勿言行而謗,切宜一如佛之教示,依法而修行,正信、正受而正行,是為深所殷盼而謹誌於書前。不敢謂序,實為共勉!

南無大妙相 

降於唯心宗彌勒道場

天運歲次庚寅年十月八日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顯部》總論之一

兜率天彌勒菩薩  降 

我佛教法,雖在數千年間衍延許多宗脈,然則十之八九乃為顯教,不論其宗立旨如何,悉皆深入我佛教法之甚微妙義諦。

僅有「淨土宗」一脈教法,著重求生淨土(此土乃指  南無阿彌陀佛之西方極樂世界),求生者單憑一句「阿彌陀佛」,即可往生此土:乍看之下,豈非太過容易?(雖然有仗藉  南無阿彌陀佛四八大願之引渡)

實則有一絕對之關鍵—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聖名須到一心不亂。(不是偶有一句一心不亂即是,而是恆常稱唸佛名都要一心不亂,始能在歸空之際,直生彌陀淨土。)故關鍵是如何稱唸佛名恆常一心不亂?其中,有其必要而且是絕對的要素。

吾淺作舉例:眾生悉知在此大地之上。有地心引力,故無法穿越大氣層,此緣於地心引力;相對然,眾生亦可安住於此大地上,不會飛墜出太空之外。但是高科技航空器材卻可以穿越無數星球,不受引力所牽絆,其關鍵就在有足夠的動力擺脫引力。這樣眾生是否明白?要如航空器有足夠之動力,不受引力影響,就要修行到「萬緣放下、萬業不起」—此即稱唸佛名為何要到一心不亂?因為在此情境下,眾生進入空寂,不會引動無數輪迴中之因緣及業報。

我宗修行之人(顯修),雖然不必如「淨土宗」稱唸佛名至一心不亂,(緣於西方極樂世界距此眾生所在之處,可謂不知凡幾恒河沙數之遙。)但求生彌勒淨土,亦要成就菩薩果(任一淨土悉皆念起即至)。

所以仍然必要藉當下之機緣,確立可以求生彌勒淨土之後,亦要以成就菩薩果為努力之目標—六事行法多修多分。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六事行法

一、精勤修諸功德:

即三佈施,行不間斷。

二、威儀不缺:

即堅守戒律。

三、掃塔塗地:

即清潔打掃,整理道場。

四、以眾名香、妙華供養:

即以鮮花、香、果供養諸佛菩薩。

五、行眾三昧,深入正受:

即做任何事均堅定專心,深入正信。

六、讀誦經典:

即深入經藏,廣誦經典,憑與諸佛菩薩結緣。

《顯部》總論之二

我宗顯修絕對是大乘教法,云何「大乘」?意即利生。是以故,大乘行者是為行菩薩道修行之人是也!

既曰「利生」,最大利益莫過於弘法。因為盡一己之力,不論財施,無畏施,亦僅僅滄海一粟,其力之微幾不可見;但若盡一己之力全心弘法,則可將福音由一人而二人,而四人,以倍數廣佈,使有緣善眾更可因此而發心親近。所以「弘法利生」是菩薩行之終極目標,亦為顯修行者之終極成就之歸宿。

但是如何由修行中可以弘法利生?最關鍵即是「慧」。如何修行生慧,是許多宗脈之教言,但卻流於教條。

試言,許多行者都知道「誦經」是修行的課目,也知道經典中蘊藏無數佛聖之真言勝義。但是許多宗脈僅是誦經而已,卻不知道深入經典寶藏中,使誦持者因誦經而生慧。

再舉例而言,許多宗脈都知道「共修」是一個殊勝之勝會,但卻僅知共修是憑藉共善共願之浩瀚能量,形成一個殊勝之力場,但卻不知道行者參加共修如何生慧。

所謂儒聖之語:「三人行必有我師」,意即個人不論如何博學多聞,仍然囿於有限生命之歷程;各行各業學有專精,共修勝會即是凝聚各個階層之見聞及心得,在共修勝會中彼此交流,增進修學常識(知識)。

若有精進者,從中攝受他人之心得,增益自身之智識,當然可以由智轉慧。在共修中,不但參與共善共願之殊勝,更以此攝受他人之心得智識(當然自身同樣付出),此即殊妙之處。

當然顯修不僅僅是單純一、二功課而已;所以總論中,吾將擷其要而加以闡述,以利行者之接受,輕易可有所得。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顯部》總論之三

際值末法時中,眾生得受上天大開普渡之門,極易得聞福音接近道場,因此各宗脈道場可謂蓬勃發展,造就許多弘法英才,我宗當亦不例外;更何況因應上天大開普渡三曹,  老母不僅懿駕時下閻浮提地,我佛正法亦是因應眾生根器,弘法利生。今彌勒道場「唯心宗」之應運,當是際此大事因緣之一環。

然則,許多眾生或許會以為當世既有如此多殊勝之正法,我又何必修彌勒法?縱然願意親近彌勒道場修行彌勒法教,又有何重大且殊勝之利益?我又何必迢迢遠路來親近「唯心宗彌勒道場」?吾當然要解釋清楚。

除了我佛住世,金口親示咐囑渡盡未盡遺眾;詳列彌勒三經之教示,更有簡易方便之處。(除了只要趣心求生彌勒淨土、常持  彌勒聖名、又可不急斷業、先不入深定之外,眾生或有不知尚多!)

今日吾詳列於後:

其一、

際此文明工業時代,眾生或多或少有家庭因素,經濟壓力,諸此種種,不克時時親近道場。因此,只要時時存心、存念求生彌勒淨土,即引種下上生彌勒淨土之福緣。

其二、

彌勒淨土距此閻浮提地是最為近程之殊勝天—浄土處在兜率天,此天在欲界內,距眾生所在地可謂近在咫尺,且此天又為一生補佛處,我佛  釋迦未下世成佛前,即已在此天。因此眾生亦可趣心、植深福緣,即能上生此寶地。

其三、

眾生修行所為何來?不外有三:一者超生了死脫輪迴;二者修大道回鄉面  母;三者生極樂逍遙清淨。不論任何宗脈之修子當不例外。

但是無極理域以及極樂世界,距目下眾生所在地,可謂恆河沙數之遙,一般修行者能至此境界,可謂艱辛困難!如求生極樂世界之彌陀淨土,須唸佛唸至一心不亂;回鄉無極面  老母,更非一般修子可以輕易到達!因此修行彌勒教法,即有其深遠意義,及重大利益:

其一、

此土既曰眾生最近之處,則所需資糧可以最少。(但不代表資糧最少,就沒有其重大利益;只是因為可以不急斷業,因此累積資糧較少,但也因為此土距此甚近之故。)

其二、

此土有如中繼補給站。眾生既然深知無極理域及極樂世界之遙,有如恆河沙數,更似宇宙繁星,那麼何不在修行過程中,找個可以修行並能補給之處!(但吾以此形容,並非自貶此土之殊勝,那是因為要因應時運,以及此際眾生之根器。)

其三、

在此土中仍可繼續修行。(若未持續精進,至少亦可在龍華三會隨吾下閻浮提地,共成正等正覺。)眾生須知:一旦修行至菩薩果,則任一淨土不論多遠,意起即達,彈指間宇宙如一粟。

總此而言,彌勒教法顯修,即是種下上生彌勒淨土之因緣。眾生際此末法,當然可以選擇自身客觀環境等等可以接受之情境,而修行彌勒教法。

(摘錄自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顯部》總論之四

末法時中,云何彌勒教法為殊勝?除眾所周知:簡易方便、距此閻浮提地最近,以及我佛  世尊親口咐囑盡渡遺眾之外,即是修行求生彌勒淨土,必定可以如願以償!當然並非其他佛聖之教法不為殊勝,但是此中卻有許多分判。諸如:有些教法須視修者根器,有些教法甚至要有絕大發心、絕大苦工始克到達;然彌勒教法通通不用!不論王公貴族,不論富貴貧賤,不論男女老幼,只要時時存有趣心求生彌勒淨土、只要得暇稱念  彌勒之名,必定上生此土,可以在此末法時中適應眾生,不論士農工商均可!

但是眾生當亦深知,如何保證必得上生此土?關鍵亦在「時時存有趣心、時時稱念彌勒之名」,此為保證之動能。眾生悉知「趣心不滅,稱念不斷」,歸空之日,吾必定放光接引,上生彌勒淨土!今夜吾即是以此主題加以闡述,詳列,以利眾生不疑,進而加強趣心。

眾生悉知,放光接引必達淨土,但其理安在?實則是非常簡單明確。吾放光接引,正如已是修築一條閻浮提地直達兜率天之康莊大道,只要踏上此一康莊大道,必定到達目的地,但是如何踏上此一康莊大道?即要眾生時時存有趣心(因為此心常存,形成一種波率),稱念不斷(正是一種驅動能量),當吾放光接引(亦將之喻為一種波率),則受接引者波率吻合,即可依循此一康莊大道到達淨土。

復次,眾生之趣心與稱念由平素累積,形成一個非常強勁之能量,與吾願海攝納,可以有如水乳交融;亦即在平素間,此一眾生時時在校正(或曰加強)自身之願力,融入吾願海,一旦臨命終時,可以輕易對準此一交融之願海,而得接引上生。

做個最淺易的比喻,眾生平素趣心常存、稱念不斷,有如已編織結構成一條非常有耐力以及堅固之繩索,它可以讓你憑藉、依循,而到達淨土。

吾本章主旨,乃在使有緣善眾知悉,際此末法時中,為何彌勒教法以最簡易之修行法門,讓趣生此土之行者可以輕易脫離閻浮提地之輪迴。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顯部》總論之五

緣何彌勒淨土分內外院?此亦彌勒教法殊勝之處。我佛  世尊咐囑未盡遺眾,乃為  世尊慧知灼見,知悉未來世眾生根器易受蔽障,且於未來世中,眾生貪,瞋,癡三毒深重,乃有簡易法門濟渡諸眾有情。以稱念不斷、趣心不止、且不急斷業,而可上生淨土,是為因應此際眾生之緣機與根器,而有此簡易方便教法。

外院

乃為眾生趣心所在,即可達成。不急斷業,意即不強求眾生立斷三毒、五蘊、七情六欲。身在紅塵,六根染著、心猿意馬在所難免,強求諸眾立有發露增上、出離,易使諸眾有情聞望而怯步,因而只要諸眾趣心及稱念不斷,即可藉此動能攝納,往生外院再作精進。

內院

此處已是生補佛處之聖地,但並非閻浮提地諸眾可望不可及之處。若有行者在世願生彌勒淨土、誓入內院,亦非遙不可及,當然就要下苦工(但非要行者完全捨離,才能臻至)。世尊說彌勒三經,明載只要「六事行法」多修多分上品上生,亦可直入內院;唯雖未必緇眾始能直生內院,在家修眾則要加倍苦修。(已不僅僅是趣心、稱念不斷而已。)

吾甚願諸眾有情,願生彌勒土之有情緣眾,細細審酌自身當下處境,可以直生內院者,則嚴修六事,多修多分始終不怠。若有情緣眾自身客觀條件(諸如家庭因素、事業因素、以迄根器因素)較難確認,自身無以直生內院,則可先求外院再作精進;或可在依循教法進修中,周遭客觀因素可以克服,再作增上出離之精行,時猶未晚!

綜此而言,彌勒教法之顯修與我佛教法任一宗脈之顯修,並無殊異;只要有情緣眾認知彌勒淨土是可作歸宿,由簡入繁、由淺而深,只要一心不輟,定可到達此土!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顯部》總論之六

云何「究竟」?可謂無漏、無礙,亦或可曰「至極」:修行者欲求究竟,無非超脫生死輪迴,智慧復我真如、圓明無礙。

但是何者是為究竟?許多宗脈均倡言本身教法,可以助益皈依行者到達究竟境界;更有者,謂彌勒教法是為不究竟之道,因本宗教法有仗他之意,非行者本身自力苦修而成。

吾曰:「所謂究竟,其終極目標是為開悟,關鍵是如何開悟?」復次,彌勒教法是否不究竟之道?吾曰:「亦對!亦不對!」

首先,欲求開悟,行者須到自身智慧圓明,不受一切干礙,始能超脫生死輪迴。云何需要智慧圓明?非常簡單,修行者若落入無明以及所知障,則自性以迄身外一切均可牽引此身墜入輪迴;只有在清淨圓明之智慧(或曰身心),始能抗禦此一隨時隨處均存在之牽引動力。

復次,我宗教法不究竟,何以是對?因為絕大部分皈依、求生彌勒淨土之人大都只在外院,因此指曰:本宗教法不究竟,倒也不能斥之有誤;然則何以謂不對?因為求生彌勒淨土,修行彌勒教法之行者亦可直生內院,達到菩薩摩訶薩果位(菩薩果已是究竟位之保証班),所以不能說彌勒教法不究竟。

行者或有謂吾所述模稜兩可,到底是對、或不對?關鍵就在:你想到哪裡?有立志朝這個目標精進修行否?

眾生悉知趣心求生彌勒淨土,來到此土,蓮開見佛,授記得悟,這就是關鍵!吾要為目下閻浮提地眾生解釋此一關鍵福音,必要使眾生知悉:為何來到彌勒淨土修行菩薩果?如何蓮開見佛,授記開悟?

首先,不論上生是否可以直生內院,縱然在外院,仍然可以繼續精修(此在《大成就品》中敘述甚詳)。若是直生內院(只要在世六事精修,縱然未及開悟,直生淨土必得開悟。)云何必得開悟?

吾簡單譬喻:目下閻浮提地所在,日常間隨處可見之電子用品,如電視,只要頻道對了,就可以接收;譬如無線電話等通訊器,只要波率對了,就可以清楚接收,這就是關鍵。

眾生在輪迴中,受累世無數劫之因果業障所干擾,所以無法回復圓明,就像電子器材受到干擾,無法清楚接收。何以到彌勒淨土可以改善此一情境?因為「蓮開見佛、授記得悟」。行者來到淨土吾為授記,正如矯正你自身之波頻,使所有干擾及蔽障均加以清除,則復其真如、智慧圓明,剎那証悟。

又或有云:既如是,何不現在(譬如吾多有下凡降鸞、藉竅等),何不立使有緣善眾授記証悟?

其一、

修行必須下苦工,你未有積累到一定福慧功行,無法授記。(正如電子器材必須有必要之零組件結構,是不可或缺之關鍵要素。)

其二、

必要使眾生歷經一定之過程轉換。譬如趣心不斷等,以及由閻浮提地上生至彌勒淨土,使此身有所轉換磁場,始可授記。

總結而論,來到彌勒淨土是已具備究竟之資格;進入内院之菩薩,更是具備無礙圓融,不只閻浮提地來去自如,甚至三千大千世界亦是來去自如,必定可以究竟無礙!

所以,謂彌勒教法乃不究竟之法,實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乃係大誤也!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顯部》後敘

彌勒菩薩  降 

溯及 世尊住世,菩提樹下悟覺乃大弘佛法,及至正法弘傳,各僧部闡述我佛法要,因而諸宗並立。

彌勒法教亦是我佛慈悲闡論之勝義,尤其我佛智勝遠見,已知彌勒法教于末法時中將要應運弘興。在此之前,乃將偃而不息;至此,彌勒教義始在閻浮提地之台疆,廣弘頒傳。

雖然尚未得以如佛法之他宗生根而蓬勃,但台疆之「唯心宗」,正是立於生根之基點,至今已歷十二載;故在道場新建即將昇座,有此彌勒法本之降著。

今日《顯部》已是完成,吾感欣慰!乃在書後略述梗概,比擬沿革,周告諸眾有緣,裨利心生正信、樂於親近,是為後敘。

南無彌勒 

降於台疆唯心宗彌勒道場

歲次天運壬辰年(101年)月二十七日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顯部》後誌

阿彌陀佛  降 

佛之正法,雖在此賢劫中,僅僅弘法利生二千餘年,但由 釋尊住世以迄涅槃,而後正法、像法、乃至末法,卻是閻浮提地諸眾有情深入正受,得以啟發慧根,乃入正覺之勝諦。

雖曰佛法各宗對於法教之闢解,容或其間小有差異或爭執,但大主題之勝義卻無所疑惑不明。故各宗祖師大德悉皆由佛之教法中,得以進入涅槃正覺之境。

數千年來,彌勒法教本是 釋尊臨涅槃所咐囑,引渡未盡遺眾之正法,卻在弘傳之際,受到閻浮提地之考關,使諸魔各部,藉彌勒聖名(或教義),倡言   彌勒已下生,實則圖謀不軌,致使彌勒正法蒙塵。(換個角度,此亦彌勒正法在末法時中應運之一大動力。)

今台疆「唯心宗彌勒道場」之建立,以及《彌勒法教顯密戒三部法本》之著造,悉皆印證 釋尊之咐囑 彌勒當在未來下世,大演龍華三會之殊勝。

法本之《顯部》今已完成,吾乃來為書作後誌,是為諸眾有緣歡欣!深願各家有情緣眾,得以應機、應緣親近彌勒正法!是于書後略抒感言,以為誌。

南無阿彌陀佛 

降於台疆唯心宗道場

歲次天運壬辰年元月二十七日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顯部》之跋

不空佛 降 

所言「彌勒」,梵文漢譯是為「慈」也!所以 彌勒菩薩累劫降世,均以「阿逸多」為名,是為謹記以慈為本願。

今彌勒正法在閻浮提地之台疆正式建立道場,並以經、品、論、遊記、儀軌,加上《顯密戒法本》,正是台疆彌勒正法應機大興之基礎。

台疆一地得天獨厚,道氣蔚然,各家正教莫不以此大興教法,而後頒傳四海、廣渡有緣,彌勒正法當亦如此;故《顯密戒三部寶典》應機而著。

當下有緣諸眾雖曰樂於親近正法,然則卻因彌勒法教未若佛家各宗之弘興,故眾生雖知法義殊勝,卻也有不少善慧緣眾仍在一知半解,或者半信半疑之間。

故台疆一地當以「唯心宗」,是為彌勒正法中直接承受唯識(或曰「法相宗」)之勝義理諦,當要為各地有緣善眾搭起契入彌勒教法之橋樑,此為末法時中一大福音!

今書已完成《顯部》,吾為眾生欣喜!特此為文,是為跋。

南無不空 

降於台疆唯心宗彌勒道場

歲次天運壬辰年元月二十七日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戒部》總論之一

兜率天彌勒菩薩  降

云何戒持?乃以律己身心不使觸犯過錯,是為戒也。

我佛教法之軌儀繁浩;東土眾生已去佛甚遠,雖有精修之士綿延廣傳教法,但又宗脈林立,雖是各宗俱皆我佛正法,但總有立論殊異,因此各宗持戒亦有不同(雖是守戒各宗有之,但仍有不盡相同。)

西土並無單獨立戒之宗,東土則有之;唐道宣(今已證菩薩摩訶薩)以《四分律》詳闡我佛教法之戒律,乃為東土「律宗」之祖。由此可見,我佛教法之對於持戒有甚嚴、甚詳之開示,本宗行者對於戒律當亦如是觀,嚴守不怠,勵行不誤。

吾將其總結分為三大方面加以註解,以利行者一目了然:

其一、

修行過程禮佛是為重大項目,亦屬無時不可為之,因此欲有禮佛,必要知其軌儀。

其二、

藉諸軌儀顯露行者對佛(包含法、僧)之禮敬。

其三、

藉諸戒目詳明,使行者知可行與不可行,久習成慣,使心識沉斂,遇事明判何者乃為犯戒,以強制約束身心之戒律,使行者脫胎換骨。

簡而言之:

其一、

既然要時時禮佛,則禮佛應抱持如何心境?如何表達禮儀?是為禮佛之戒律。

其二、

所有人皆知道要心誠意正,但在禮拜時卻浮燥、輕佻;如何使人同化誠敬禮佛,因此必要強制依循禮佛之軌儀。

其三、

既曰戒,即是告知不可行,因而所有項目必要時時存續於行者腦海中,無時不念,使心所充沛戒目,當可藉此戒行使行者言行循規蹈矩、合於戒律。此為持戒為律所必要明知之簡義。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戒部》總論之二

云何為戒?簡而言之:律己之心、戒易所過。修行者之所以是為修行者,當應與凡俗之人有所分判。

一般眾生既然入世,則其染著深重,因此至性蒙蔽,以三毒、七情乃至六欲顯著,是為眾生之自然顯現;更有特殊事故,如生死交關、名利當前等等不能自主;更有孜孜鑽營以為樂趣。但是相同入世之修行者,根性與常人無異,所分判者,修行者依止於道場,自然不能以常人之鑽營與放縱心性。

是以故,心性既是與常人並無二致,故要以戒律嚴加束縛己身心志。雖未必然修行者要大異於常人,但若與常人無所分判:

一者、

眾生當不以修行有何可貴之處。須知,諸佛菩薩有三身,其中一種「化身」,於修行者即可具備。即是在道場中莊嚴肅穆禮佛、誦經,眾生一見,直如佛菩薩化身!此可以謂之修行者所可以具備之法身。

其二、

既有律心不使遐馳,專注於教法之修行,當可事半功倍。

其三、

我人生在閻浮提地,縱然潔身自好,然則外界五光十色之染著,雖然行者此身入於道場,但此身亦是四大所合,五蘊仍在;故自有此身之趣性徧執、嗜好等等。易言之,此身與所有眾生皆同,即亦有所因應,使此身得以滿足,故將「以身動性,使心不寧」!所以必要嚴戒加以約制此身,在染著中可以不受混淆。

當今之世,各大正教,我佛教法各大宗脈,無不以戒律皈依之修子。但各宗以教法之有所迥異,因此立戒,立律或有差異,但絕對是以教法所宗、而以對立面為戒、以各人之心性而立律。

試舉例而言,儒家教學,殷盼士子將心力全部投入求學,因此有「血氣方剛,戒之在鬥」;道家求清淨無為,故修行戒在玄虛;我佛教法博大精深,啟迪修行者之無窮智慧,故戒在修神通。

本宗修行之人以趣心求生兜率彌勒淨土,且以我佛  世尊咐囑盡渡遺眾,因此教法皈依當不僅限於緇眾,反而在家之人更多皈依於彌勒道場。因此本宗之戒,絕大多數因應在家眾所立,諸如八關齋戒,補大戒之不足(當然更遑論具足戒)。

所以本宗立戒,會以小戒為先,直至行者發露增上,乃至出離。(不一定要出家,所謂出離,必要融入彌勒教法之精華—大慈。)

所以「戒部」才會在書中詳述各在家者之俗性而對治,立大、小戒之詳目,實為要本宗皈依者雖可不必入於緇行,卻可以「戒」而成就緇眾之果。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戒部》總論之三

設戒所為何來?乃以守戒之不易,若非明文條列強制約束,以人性通常之惰性,容易推託敷衍,甚至依循、鑽營自我藉口。故古來各家宗脈、禪林寶剎,多有設立戒堂,內有戒具,明列觸犯何戒、受何罰懲。

當然時運變遷法亦遷,際值目下文明時代,所謂戒堂、戒具已不符合時代潮流;但是古往今來,修行者仍是修行者,人之通病(通性)亦不因時代變遷而不存在,所以「戒」之對於修行者,仍是不可或缺。因為戒,使修行者之言行符合「修行者」之言行:即形象、身分,否則與常人無異!

然則戒之所以難守,全在心識所知(亦即觀念與認知。)眾生心性有絕大動力受制於此身之所需,因此常因此身之錯誤需求,而使此心起錯誤認知,導致錯誤言行造作,大違修行者之言行,既然守戒之不易全在此心,則對治之道必也在自心。

儒家所云「不學不知義」,則我宗修行者當應認知設戒之意義,明知修行者必要守戒,始符修行者之形象,以奠定基本律心之要件。再深入研閱所設諸戒目之要義,則可明判何是可言、可行,何是不可言、不可行。時日既深且久,則建立行者對凡塵事務(物)何者是對、何者是錯,使自身(心)習慣於受戒律之束縛,即可初步達成戒行。

總此而言,如要完全使修行者進入戒行無礙,必要對治此心(身),是以故,我佛教法(不論任何宗脈),修行者之所以要六根清淨,即要六根之染著不影響此心,此所以守戒要律心、要身行,始足以克服此身(心)之受牽引。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戒部》總論之四

本宗首要有三大戒:其一,戒殺、放(護)生—慈心。其二,戒涉政治。其三,戒託稱彌勒下世。

云何立此三大戒?此乃應緣於吾歷世本願:慈心護生,乃願皈依行者悉皆契入此一本願。

云何戒涉政治?乃以華夏民族歷來甚多政治中有宗教思想,乃致排擠他教,形成分別心;更有醉心追求政治利益,將使精進心完全蕩然無存!(此戒乃要行者不親近,並非要行者完全不關心或不得接觸,是有分別輕重)

云何戒託稱  彌​​勒下世?華夏民族深受我佛  世尊所說彌勒三經之影響,僅知在未來世  彌勒將要下世,與諸眾有緣龍華三會,共成正等正覺。但卻藉此,常有居心叵測、別有用心之人,託稱自身是為  彌勒身下世,自古以來,且常以此號召信眾起兵作亂,荼毒無辜。遺禍所及,甚至近世中當政者之所以禁止,  皇母道脈之一貫大道,亦因  彌勒之名受累,使當政者深懷戒心,恐有作亂之虞。故須立此大戒。

唯吾既予立戒,當要話說分明:  彌勒下世乃係我佛  世尊金口親示,當無疑義;可是時間在什麼時候?需知,兜率天彌勒淨土四千歲,而在此土之時間,應於未來世五十六億年後(當然其間必須扣除已過之時日),所以在此期間  彌勒不可能下世,眾生對此亦應有所認知。有關此事,則屬誑語;不論有人託稱或是自身託稱,均屬不實,當要戒慎!

吾立此三大戒,實為因應此際末法眾生有因緣、根器殊勝者,當然亦有甚多根器較為平凡;深恐眾生受惑,當要本宗行者自身先明此理,始克引渡有緣。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戒部》後敘

法華林菩薩  降

本部戒典大致完成,唯為何缺密戒?既曰「密行」,則其定戒,是在各自上師,在傳法之前,定於皈依之行者;而總持密戒,則為宗脈所因應必要,由其總持主事明訂。故本宗修子入於密行法門,至精進階段,自有本宗認可之宗長或金剛上師諭知行者。

但密行者卻需要有認知:所謂「密行」,是有當下成就之可能,但既是捷徑,亦可謂之並非康莊坦途。其間所遭遇魔障,是累世集結於一世而顯成,正如語云:「大破、大立」,關鍵即在「破」後而能「立」。其破壞力,當然就一倍、三倍、五倍,甚至十倍、百倍於顯修行者,此在密行者發心之初,即要認知。

復次,密行是有仗藉本尊、緣佛、皈依上師之助力,此即為目下顯教云及「密教是仗藉他力,不是自修成果之根本。」唯,如何仗藉?總要契引此一關鍵動能,仍要密行者自己痛下苦工。

再次,密戒雖祕而不宣,但不會比顯戒繁冗,因此不論在本宗之行者是擇密而行,或依顯而修,「戒」是不可或缺。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戒部》總論

法華林菩薩  降

云何為「戒」?其義即是針對我人之劣根或惰性,以強力約束之規制。

顯修之人大抵可將我佛戒儀朗朗上口,甚至了熟于心,但是關鍵就是「做不到」,甚至為自己找藉口!

譬如說素食戒殺,若不具備慧根、一恆毅堅行,無法抑制我人潛在口腹之欲。再譬如訂定功課,仍然會有許多修子找藉口:情緒不佳、身體不適、工作繁忙等等,悉皆是自己怠惰所找出的正當理由。所以,修行者在還沒有深入修行領域之前,就要藉諸戒律之科儀,強力導引、約制自身浮華之心志。

云何是戒?乃針對我人有所不及,或力有不逮,而強制規律依循、戒行;即是由平凡之人脫胎換骨,成為修行者最重要的第一步!正如吾在「八關齋戒」中有所云及,修者身在閻浮提地,確有許多戒律不能嚴戒分明而慎守;要以八關齋戒作懺悔、作力行,自身深刻的認知而實踐。

復次,對戒的認知而身體力行,更能潔淨此身在染著閻浮提地之污垢,進而更親近於佛菩薩。

總而言之,修子既要修行大道,且慢奢談海闊天空之超証;當下的凡心,在戒律之中是否可以收斂而改正?將是你未來成就的指標!(本部完)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為《戒部》作跋

觀音菩薩  降

喜矣哉!「唯心宗」顯密戒三部寶典之《戒部》,終究在 南無法華林菩薩摩訶薩手中完成。

「戒」者,不是要修行者只見其戒,不見其義。我人既然皈依於宗脈,親炙於教法,所求於何事?即要藉此短短數十年之生命,作永恆不滅的超証!

許多人只見人修行成就,不知人修行苦工;所以戒行,即是要初行者體會此身受約制之苦,在苦行中體會修行之重要,成就是漫漫長程,不是當下所見之風光。彌勒教法是秉承  世尊遺眾之咐囑,允稱我佛去世以來最為殊勝之正法。然則,不論法教多殊勝,不去親近,則有不知;不去實踐,不知其勝!所以要修行者能夠在殊勝教法中有所增益,最基礎的戒行,不能不守。

再者,我佛教法妙勝浩瀚,許多行者歷來成就各有心得,創立許多宗脈;但是不論宗脈主旨是如何,不脫我佛教法,意即不能脫離佛戒。職是故,既要深入我佛法教,先守我佛戒律。

書既已成,吾不勝欣悅!乃來抒文誌跋,是要有所叮嚀於修子。

南無觀世音

誌跋於台疆懿敕拱衡堂

天運歲次壬辰年十月廿五日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為《密部》作序

濟佛  降

哈哈!老衲遊戲風塵,雖是深入三教九流,熟諳人世各階層眾生之百相,唯對我佛之深密教法,未有獨到體認。

因此欣喜於台疆「唯心彌勒道場」著造「顯密戒三部寶典」,大弘我佛如來之殊勝教法;更以此方便善巧、求生彌勒淨土之勝義,契引諸眾,而不論其根器,實為末法時中,最為合適眾生親近而精勤修行之法門!

何謂「密教」?老衲感慨眾生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乃人云亦云,謂之「祕而不宣」之教法!

哈哈!密行雖有仗他之因緣而成就,但卻是直指如來本性之奧義,當下成就者,可謂如恆河沙數!且能不入涅槃,虹光大轉,輪迴住世,而濟渡有緣。

今日唯心道場《密部》即將開著,老衲不揣愚昧,斗膽抒文以誌篇前,實為閻浮提地眾生欣喜故也。

南無濟顛

降於台疆唯心彌勒道場

天運歲次壬辰年十一月廿四日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釋迦如來佛  降

密法云何為「密」?乃係教門浩劫,乃有僧部及賢達人等,將教法經寶藏入洞穴及地底,以待浩劫過後不致教法掩滅,故後世人以此為密法衍繹,而成密教。

然則密法,亦因此將其儀軌以適人、適地加以演進,略脫離吾住世間所立規戒;惟,並不失教化妙法之本旨。直至蔚然成宗,歷經諸大菩薩之乘願下世,精修勝義並集結精華要論,傳息不輟,更因此衍生四大宗派,亦即今之「藏密」主流。

台疆一地得天獨厚,道機應運,宏興鸞脈,乃有「懿敕拱衡堂」兼領「唯心宗」弘揚彌勒教法。茲已著造完成唯心彌勒法教《顯部》、《戒部》,持續著造《密部》之初,吾佛甚喜!彌勒之應運,大弘教法,且已大致奠定宗脈所必要之一切,吾佛為未盡遺眾欣喜!

眾生可以皈依於未來佛,且顯、密不分,各自應根合器,且深契其緣。一旦親近發心,可見法喜遍佈,縱然進入深密,只要按部就班,當亦不致諸魔亂舞,實為台疆一地以迄閻浮提地眾生之幸也!

際值書之初著,吾為序。

南無本尊釋迦如來

降於台疆唯心彌勒道場

天運歲次壬辰年十一月廿四曰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蓮華生大士  降

修密者之所以能成就,當需以直見(照)本性,成就悟覺之究竟。

然則密行雖曰「成就」,但其過程,有絕大部分會因自身之夙累根器,以及當下心性、環境等因素;所以必要仗藉外力之助益。(此一外力,是來自於本尊以及上師等加持。或者因此有謂之「密行之成就乃仗藉他力,並非究竟」。)或者斯言無誤,但是成就即是成就,怎能抹殺?

密行過程所遭遇種種魔難、劫關,縱然外力相助渡此關劫,達到覺境是個不容置疑之事實。譬如渡河,水流湍急,有賴他人相助而「平安渡河」,此一事實可以抹去,而加以否認嗎?所以,關鍵在修密者如何契引本尊與上師之加持,而累積修行之功、漸​​入覺境,才是最重要的方法!

復次,每一密行之功行累積,提升自我修法之進境;相對然,魔障亦加速、加重顯現。(因為密行者之成就,是可以當世有成。但是我佛亦有明教:「十世修成一世佛」,關鍵就在將十世的魔難,集結一世而消除,自然加重。)

今日貴「唯心宗」著造寶典進入《密部》,可喜可賀!為閻浮提地眾生有志修密者,更是一大福音!尤其  彌勒慈尊之法教,更是我佛如來親囑所咐渡盡遺眾,正是應在末法之殊勝法門!

吾謹為序,以贊篇幅。

南無蓮華生

降於台疆唯心宗彌勒道場

歲次天運壬辰年臘月初八日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前言

彌勒菩薩  降

修密是否如世間所傳如此玄奇?非也!密之所以言密,並非法之祕而不宣,乃因密法直照本心,故曰之為「密」;乃致以訛傳訛、大弄玄虛者,藉此而使眾生迷惑。

當然,密行者有種種限制,甚至修法者在第一階段即卻步不前,或者退去修行精進心,因此產生諸多謗詆;或者似是而非之論述,乃使眾生有所誤解。

密行者之功行,大抵上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所必修功課,實與一般修行者無異。但是每一階段,又因功行累積之不同,形成差異;並且有更細分好幾層次的進境,每個境界所需要的功行,需要倍數、甚至需要數倍的功行(即能量),始足以克服。

譬如修密既曰「照見本心」,則我人之夙業立即召引顯現,若無加緊、加大之能量,則密行者容易召考退志。不過,在初行密法之人,當發覺到自身不適合修密,那麼可以立即由密轉顯;緣於密行初階所修功課,與顯法殊無二致,此亦彌勒教法謂之「顯密圓融而無礙」。

書已將著,吾為行者略述梗概,以利知明,而有進退;更希冀藉此勉諸眾生,發心之初,仔細思量。

南無彌勒

降於台疆唯心宗彌勒道場

歲次天運壬辰年臘月初八日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密部》總論之一

兜率天彌勒菩薩  降

云何「密教」?乃係  大日如來所說金剛、胎藏二部教法,是法身佛內証之境界,深祕奧妙;又對未曾接受灌頂之人不予出示之教法,故云「密教」。

當世所傳密教是為藏密,此土教法乃係王朝政治因素造成佛法之浩劫,因而將佛典深藏密洞及地底,迨至佛法浩劫過後,出土寶典之教法,因而謂之密教(法)。我宗彌勒教法之密乘,當非全部以此為教法之宗旨;乃係我佛拈花微笑,大迦葉會心而得,是為師師相授、印可而証。雖屬同為我佛教法,乃有各宗祖師所得傳世,乃衍延蔚成宗脈。

但是時至今日,甚多眾生(不論任何宗脈或為世俗中人)多有以訛傳訛,乃致密法受謗詆,甚至視為邪教(法),此實為眾生有所不知,乃遭誤導(當然誤導者別有用心)。

今日「唯心宗彌勒道場」巍然矗立台疆,當是有所應命,要有所作為;弘揚顯法(彌勒顯法)已有遭受莫名阻障,或有眾生根深柢固之錯誤認知而有所排斥、更遑論彌勒密法!然則天之降大命,是英才者當須勵志精誠、恆行堅意,庶幾可以宏法利生。

我宗密法之修程,乃以所歸宿處(彌勒淨土)距此人間甚近,故修程雖未必比諸藏密或其他佛聖之密法為難,但仍須行者有堅誠之意志。(緣於所遭受修程間之魔難,任一教法均是大同小異。)

所以只要正確認知教法,堅毅克服,則修法者至大成境界雖未必垂手可得,但絕對比他宗密法簡易而可有成。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密部》總論之二

今日主題是「雙修」。云何以雙修為題?緣於目下修行者以迄甚多眾生,均多有將密教之密法視為邪教、邪法;雖非全係雙修之法所致,但此法遭詬病,絕對是其中之一。職是故,本宗絕無雙修之法傳諸於世。

舉凡日後有上師藉以此法而欲與弟子舉行雙修之法,絕對是邪師!皈依者當予唾棄,不可遭受其欺惑或恫嚇!甚至誘以「絕對成就」云云,均係一派胡言,不可輕信!當然密法是有雙修之門,但所擇對象非常嚴苛,而且欲求成就雙修之法,不但不是必要,甚至有可能導入魔障,不可不慎!

本宗因何不傳此法?實乃目下均是在家眾行者,稍一不慎,必起風波、魔障,縱是緇眾亦有不免!試看前不久中部地區,即有緇眾藉此法之名,而行侵擾同為緇眾之弟子,故本宗行者尤要以此為鏡,戒慎恐懼,庶免重蹈覆轍!

唯雖是有染邪之虞,但亦不可以偏概全,即將此法貶視為邪法(是不守清規者將神聖大法染穢,乃致眾生將密教、密法視為邪法),故要在此辨正清楚。本宗行者雖不修此法,但要知其義,更要廣佈眾生周知,以正視聽。

道門亦有雙修之法,目下閻浮提眾生所熟知者,即為「葛鮑雙修」之成就。但二位仙人乃屬正倫,是為夫妻雙修之成就;故本宗之行者除非有為夫妻,始能涉入雙修,絕不可藉此引起道場風波!試看前例,豈非將道場莊嚴掃地,更使大法蒙塵!加深世人、眾生對密教、密法之誤解。

前述已有提及,雙修之法絕非別有用心之邪師所云:跟上師雙修可得成就。(相反,上師是受益者。另方將容易進入魔障,此亦為本宗不傳之故)。(總此而論,雙修之法與道家雙修之法實有異曲同工之妙;關鍵在於別有私心之上師等,藉此大法引誘無知弟子而遂其私慾,絕不可取!)

故本宗行者以迄各家宗脈之行者,若遇上此等邪師,必要提高警覺,切莫受惑,毀了自身慧根,更敗壞道場之莊嚴!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密部》總論之三

不論眾生如何解讀密法,甚或曲解密教教法,但是密法確為我佛教法之一宗,亦屬正信教法,殆無疑義。故要將密法之真實義詳述闡明列入「總論」,以使諸眾有情得以了知,庶免因一知半解妄起謗詆,徒造罪業!

密法最為神祕、亦為最為精華處,即在結印與密咒(或云真言),兩種結合而運用,產生不可思議之能量!故許多密行者晉升上師或法王等,具不可思議神奇力量,悉皆在咒、印修法有成而得。

云何為「咒」?即為真言。有者解讀為仙佛神聖之加持,或曰以此真言、密咒感召仙佛,也沒錯,不過真實義,以目下之話語,即是「關鍵字」。

云何為「印」?中國文字有以象形而成表達其字之意涵;印結起,有其圖騰,似若文字之形象,當然有其內涵。易言之,每一結印之圖騰,即有其內涵存在,亦即蘊含能量在內,故密行者結印之時,即已將此圖騰之內涵築造完成。當此圖騰建構完成,要使其內涵之能量可以運用,即必要有其「關鍵字」加以啟動,正如開門之鑰;一般有了正確開啟方法,即可進出自如(即運用自如)。(故咒與印必要緊密結合。有咒無印,正如有鑰無門;有印無咒,則如無鑰在手,望門興嘆!)咒、印結合,運用​​無礙,其不可思議能量有三:

其一、

來自真言與結印本身之能量。

其二、

來自行者自身之功行火候。

其三、

來自山川河嶽,日月星辰等天地大自然能量。(當然,即已涵括諸佛菩薩、金剛空行等加持。)

諸眾行者必要了知此義,修行才有意義。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密部》總論之四

乍看之下,此一主題是否與各大正教,及諸家宗脈所倡言「修行不修神通」有所大相逕庭?吾詳加解釋。

各大正教及諸家宗脈所倡言:修行要智慧,求明理而生慧,乃至解脫我人在苦海所造作之萬般罪業;當是以正信、慧行庶幾無誤!若修行間一味求有神通,心未去執、更未慧明,則容易將魔障與神通混為一談。

但是密教修法大不同於顯教,因為密行謂之「修法」,故既有法可修,則激發我人潛能超越於常人,故具備通力,二者幾乎是等號。

所以修密者,為何在奠基之初即要熟讀本宗經典,並要有觀想之初行?即是讓密法修行者,藉經典之熟讀而心生慧明,藉觀想明辨何者為通力?何者為魔障?

闡述至此,行者當應知悉修法進入咒印之位階,是在通力養成階段。但行者要有正確認知:即是在「修法」,而不是在「修神通」。易言之,要有捨去「我在修法是要得神通」之觀念。如此看來,是否有矛盾?

實則關鍵就在我心之認知,亦即依法而修,至何種程度、有何種結果,是要自然形成。修者不要因為修密法可得通力,即在心中建立起修密法是修神通之錯誤認知!

云何修密進入咒印修程,可具備通力?眾生投入元胎轉輪人世,阿賴耶識所蘊納無數輪迴中善善惡惡之業緣,是因此身之束縛及蔽障,而無法探知。一旦修法逐漸有成,即可因自身潛能提升而可運用,當亦可探知無數非自身之前所能知之事物。譬如密教之上師修法已有成就,因此他可以藉修法所得之通力,以助皈依於座下之追隨行者。

總此而言,密法有殊勝妙化之處;但亦因修密是較為極端之修程(諸如仗藉佛聖、菩薩、金剛空行與上師等助力),所以並非以自身一步一步苦行之基礎穩固,所以較易受到自身心魔及外來力量之干擾。

故行者修法一定要有正確之認知(即智慧),則在修行過程中,一定可以減少許多阻障!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密部》總論之五

修密教易使眾生有兩個極端之看法:一者甚為欽仰—以為行者具有不可思議神通;二者,有將密行者視之不可理解之修行人,因為不解密法而有誤解。

但是不論基於何種認知,眾生與密行者確切存有落差,此亦為眾生易受修密行者之愚弄或煽惑(當然是指極其少數別有用心者)。惟密法若是修行可得小成,確實具有略超常人之通力,故本宗行者當應有以下二大認知:

其一、正信。

云何正信?是以涵蓋正信、正行、正知、正見。因為行者自身若無正信,於己—不知如何分辨何者為正法現象?何者為魔障現象?乃致修到白頭一事無成,且有可能修行進入歧途!於外—自身不正,乃為誤導眾生之罪魁禍首!

其二、仗法邪行。

云何「仗法」?即是仗恃所修之密法。云何「邪行」?此為修行者仍屬凡身,縱使是菩薩、阿羅漢身下世之行者,在未得修証之前,仍是凡身,既是凡身必具凡心,易受染著;舉凡財色、愩高我慢等,悉皆凡心之所必然。

因此,法若修得凡心不去(當然各有所好),則錢財當前妄動無明,則墜財關、魔障,若有好色,則藉法迷惑,甚至恫嚇。諸此種種以遂私心,則密行者當墜無邊阿修羅(金剛)煉獄!

再有行者愩高我慢,以自身修法有是法耶?是僧師耶?錯了!佛已遠去,未住世;法是死的,教本若無活用,僅是走馬看花的法本而已;是僧師嗎?僧未成就,仍在六道,僅是盡去三千煩惱絲以示修行決心,值得尊敬,但仍非最殊勝及究竟之道。

所謂「殊勝」,即為不凡;所謂「究竟」,已至無漏,所以關鍵在「我」,即是行者自身。

不論有無殊勝教法,你不去探究、實踐,則如寶山在前,一無所知、所動,必然空手而已。要到究竟,將之譬喻為一條康莊大道之盡處,你不走,會到嗎?所以當下之我,是凌越一切殊勝,而是究竟之原動力!

然則眾生受蔽於眼見、耳聞,未有深入探討,人云亦云:哪裡有殊勝教法、哪裡有究竟之道,竟日尋覓往返,徒耗時光!因此,吾要諸眾行者記得:自己才是一切殊勝之源頭,欲求究竟,自己先作起!並以  濟佛一句名言贈與諸賢及諸眾有情—「自有靈山處,莫向遠方求!」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三部」之終論

末法時中,諸眾有情常有比較心,或以自身所皈依之道場(或皈依之佛聖)為最高神佛、或最究竟之教法。

譬如我佛教法十宗(或有謂十二宗)各宗之間,不論僧眾或在家眾,動輒以自家宗脈最為究竟,乃貶抑他宗;當然五大正教之間亦不乏其例。

顯教常有以貶抑密教,而密教亦有將顯教貶為不究竟之道,乃致同為我佛教法,卻時起扞格、攻訐,令人扼腕!吾不作評論孰對、孰錯,但要從中分析,甚願諸眾有情客觀攝受,再作自我判讀。

顯教(只是修法有異於密教)亦為我佛住世所弘正法,豈可謂不究竟?終其結論,是修行者不能深入勝妙義諦,因此未得成就;以訛傳訛,誤為不成就之道。

實則許多祖師大德輩之行者,多有依法(即指自身皈依修行之教法)得其究竟,如願歸返所願生之淨土;然則許多行者卻未能如願。正如近世成就淨土之大師曾有云:「淨土求生者眾,如願上生者少。」(此處指彌陀淨土)原因只有一個:欲求到達西方極樂之彌陀淨土,只要一句  阿彌陀佛,一心不亂、持續恆念,即可上生此土。如此容易,為何上生者少?此即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不是弘法者未詳細說明,而是受法者只聽前面一句,忽略了後二句,以為只要「阿彌陀佛」常在心中或嘴上,就可到達彌陀淨土。殊不知,難就難在每一稱唸  阿彌陀佛都要一心不亂!諸如此類,各宗亦有之,故我宗顯修始有「三經」等諸部寶典,要求顯修行者深入經藏。

復次為「戒」,我佛教法諸宗多有戒堂(舉凡大叢林教法寶剎悉皆有之),唯獨密教未設戒堂。此乃顯教深知人性弱點,縱然落盡三千煩惱絲,人世之親情、私情、友情,甚至內心深處之私慾,仍然伺機蠢動!因此必要嚴以設戒,以束人心。甚至有行者全心鑽研我佛之戒律,並形成「律宗」,即可見戒之重要。

然則為何獨有密教不重戒?乃緣於教法所在。如藏密以及東傳日本之東密,均因民情等因素,故不重戒律。但本宗密教(法)在台疆,因此《戒部》不可輕忽而疏漏。

復次,密法為何顯教行者貶抑為邪魔、或曰邪道?此當有其特殊因素:其一,密行者未甚嚴戒,修行中常有違逆我佛原始教法之處;乃至密法有仗藉空行、金剛等護法加持,甚至本尊、緣佛、上師等加持之外力。(當然,或有因此衍生上師有所不當之言行均是。)故本宗密法將嚴格執行,杜絕為人詬病部分,並加強藏密、東密等不足之處—即戒律。

總之,三部寶典完成—彌勒教法之顯、戒、密均付予爾道場,甚願諸眾行者體此弘法願心,而今而後,戮力以此教法廣傳、弘法利生,並為我佛教法之未盡遺眾,可因此廣渡攝納!《全書完》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篇後語

大妙相菩薩  降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喜矣哉!本書在  慈尊終論之後,將是全書告竣!費時幾乎將近四年,終將本宗教法之顯、戒、密三部寶典完成!

彌勒教法乃係我佛  世尊親口咐囑,在目下末法時期引渡遺眾之勝義;並且藉諸於鸞門聖地,砂盤木筆著造成書,當必對於此際眾生之親炙教法,有其殊勝因緣!

書之已成,即將付諸剞劂(音同「基決」,指雕版、刊印),吾忝為主著仙師之一,乃甚欣慰於閻浮提地之有緣善眾即將得受教法福音!更欣喜於鸞門普化之廣佈,當然更可廣泛使有緣善眾得以親近!

故在書後,甚寄厚望諸眾有情善眾能因寶典問世,一者了入教法之勝義;再者,生起親近道場之慧心。更期待我宗因此弘法利生,無負我佛咐囑,乃再為本宗之傳佈教法,頻添生力軍!

吾不揣簡陋,數語列於篇後,以與諸眾善賢共勉。

南無大妙相

降於台疆新社懿敕拱衡堂

天運歲次甲午年桂月六日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玉虛元始天尊  降

佛道同源,是為正法引渡閻浮提地眾生之寶筏也!

釋尊正法東傳中土,乃蔚然一大正門—佛教。雖曰諸宗林立,但衍繹流傳,未失釋尊教法之精華,僅以各修法者以自身見解而形成宗脈,是正法則萬古流傳!故今佛門各大宗脈乃多賢達之士,致力弘揚釋尊教法及本宗宗義之勝義妙諦。

彌勒教法當亦釋尊教法,雖曰歷經時代洪流,間有不測風雲之禍事,但彌勒妙諦卻偃而不息,可見正法是在人心,非能抹殺!

今日「唯心宗」之《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巍然鉅著告竣,即將頒傳,吾甚為諸眾善知識欣喜!

惟恐流於別有用心者之謗詆,乃在書已完成即將付印之前,謹述數語。一為勉諸眾善知識而為寶典讚揚。二為寶書之妙義讚歎!勉諸善知識應緣親近,得受則用心研閱;未具深善因緣縱然不受,亦切忌口出謗詆!三者,是為跋文。

玉虛元始天尊

降於台疆懿敕拱衡堂

歲次天運甲午年八月十三曰

(摘錄自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